孟州市新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文字的疗愈作用发言及思考
TUhjnbcbe - 2022/5/13 14:45:00

Chinesecharacter

年会做了一个《文字的疗愈作用》的发言,内容就不重复。将思路捋一下,把没有说清晰的内容补充完整,毕竟当时时间有限表达很不完整,经验不够,有些地方语焉不详。

公开的发言是一种交流,通过与观众的互动,也是对自己这段时间在文字梳理工作的检视,这样的检视非常好,可以看见自己的薄弱和不足。

本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前面两部分是单字和一组字在个人成长和咨询中的运用,后面两部分是关于原型和共时性的观点。

单字的运用比较成熟,因为一个字很简单,文字的指向性稳定、明确,个人成长和咨询的运用可以直接拿来就要。对某一个字只要理解了,其对个体的帮助非常明显。

一组字的运用只有一个的例子。实践的例子不多,那是合理的假设也不多,合理的假设不多是因为对字与字之间的深层联系理解不够。字与字之间的显性联系是比较清晰,那就是通过形音义。而每一个字是如何从另外一个字发展出来的,这个理解还远远不够。因这个的理解不透彻,所以,运用也就无从谈起。更大范围,就是每一卷的部首和所有的部首的运用,同样是这个问题,其内在的逻辑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还需要再深入。通过这次发言的检视,发现工作的完成度还不够。

本文的后面两部分是我对原型和共时性的一些观感,仅仅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这些观点有些尖锐,甚至激进。

1.单字的借鉴

比如“正”字,解释为“一以止”,端正不邪(胡安顺主编,《说文部首段注疏义.上册》42页,中华书局),是对于信念认知的指导,这是从字义和字形组合上理解。

“屮”字,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第一卷.屮》中的解释为万物皆始于微,是对于事物发展的阐释,这是从字义的引申来理解。

“屯”字,是来源于《易经.屯卦》的理解——万事开头难。从字形上也容易理解,是“屮”字上加一横,象征土地,下面弯曲的象征扎根不易。万事开头为什么会那么艰难呢?往上突破不易,往下扎根困难,这是从字形上去理解。

“丹”字对于信念的坚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坚贞和忠诚。比如,桂馥(清)的《说文解字义证.第十四卷.青》中,引《三国志》:载文帝令: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而不可夺赤。又引《资治通鉴》云南王异牟寻诣韦皋(南诏国国王异牟寻通报唐朝节度使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这是从典故上理解。这个字,不仅仅是赤诚,还可能象征着人的精神内核,比如炼丹什么的。

“秃”字的解释特别奇怪,也挺有趣的,和大家乐一乐。(秃:无发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声。凡秃之属皆从秃。王育说:仓颉出,见土人伏。)

爨(cuan,二声)字是文字的复杂组合体,为了说明文字的其中一个作用,增加趣味性。至于对于心理学或心理咨询有没有用,“爨”字的作用,可能个体整合的时候可以体会一下,不过这个还没有实践。另外,简单的组合在汉字中是比较常见,比如前面的“正”、“丹”和“屯”都是这个类型的。这些都是会意字,不同部件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意思。

从上面的字,可以发现,字只是一个符号,对人内心起作用的其实是这个符号所代表的内涵,或字形、或字义、或典故。字义又分为本义和引申义,典故是阐述了字的本义,同时又丰富了其内涵,拓展了外延,可作进一步的引申。

2.一组字的借鉴

来看这一组字,上面的是篆书,下面是对应的楷书。我把这些字的解释贴上来

我把这九个字的解释贴上来。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

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夨:倾头也。从大。象形。

夭:屈也。从大。象形。

交:交胫也。从大。象交形。

亢:人颈也。从大省。象颈脉形。

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

竝:并也。从二立。

Chinesecharacter

简单的解读一下,“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的形象。“亦”是在两边画了两竖条,所以是人的手臂;夨是歪头;夭是人弯曲;交是两腿交叉;亢是指人的脖子,甲亢是在脖子处;成年男性头上扎一个发髻,加一横表示发髻的发簪,是夫字;大字下加一横,象征大地,所以是立;两个人站立,是竝字。

每一个字的字义,都和大字有关,或者说都和人有关,或描述人的动作,或描述人的部位。在咨询中的运用,主要就是借鉴其字形的变化,每一个字都和上一个字有一些不同,其字义也有变化。

在咨询中的运用,可以做的是通过一个意象,然后逐步回溯,尝试回到最初的、原发意象上。而在每一个意象上,都进行一定的宣泄,从而可以看见整个的反应链条和这个链条上的所有节点。具体做法就是射出一支箭,这支箭有一个飞行的轨迹,轨迹上有不同的意象,每一个意象都是前一个意象的转变。射出这支箭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看清轨迹上的每一个节点意象,第二是要直达最初的意象,也就是找到问题最初的形态。(这个意象是借鉴了梳理情结结构的内容)

在一个来访者的咨询中,尝试过这个意象,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是一组字在咨询中的运用。应该还有很多可以用的,目前能够发展出来的作用,只有这一种。

3.关于原型的一些看法

心理学原型,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在实际体验中国文化中各种形象的过程中,发现套用这个概念去描述,并不容易。下面是我对原型的一些看法。

首先就是范畴不容易套用,比如所谓的“祭祀原型”,我们的文化中真的有这个“原型”吗?

当然,“祭祀”是肯定有的,而“祭祀原型”是什么呢?

如果套用原型的概念来讲的话,那么这个原型的形象是什么?

它的变式又是什么?

它又是如何发展的?

等等。

然而,“祭祀”在中国古代的内涵是非常丰富,下到寻常百姓家,逢年过节的各种仪式;上到庙堂,国家社稷的各种典礼。祭祀是一种活动,是从远古就开始的祭天敬神的仪式,一直延续至今的一种特殊的仪式性的活动。

祭祀除了仪式之外,还有大量的内容,祭祀所用的器具,也就是礼器,也是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器具外,由祭祀发展出一整套的礼乐文化,影响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对于“祭祀”在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影响,是很难套用所谓的“原型”这个概念,或许“祭祀文化”“祭祀活动”这样的说法会更贴近现实中的情况。

这是其一。

整个示字部一共六十八个字,像是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示”是带队的字,总述整个祭祀的内容。

其他六十七个字,又大致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祭祀的结果,祭祀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要求,就是祈福,那无非两种结果,福和祸。和福有关的字有禄、祥、祜等,和祸有关的,祸和祟。

其他的字就反映了祭祀相关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没有将所有字列出):

有祭祀的对象:禅(祭天之意)、神和祖先

祭祀的仪式:礼、祝

祭祀的戒律和禁忌:齋(斋的繁体)

祭祀的器皿:祳(音同慎,盛肉的器具)

祭祀的音乐:祴(音同该,音乐名)

祭祀的场所:祏、祠等

祭祀用的牲口:禂(用大牲畜进行祭祀)

祭祀的类型:禅(祭天之意)、祫(大合祭,亲疏远近一块祭祀)

祭祀的态度:祃(轻慢之意)

Chinesecharacter

其二,就是原型概念的提出,是对应着西方社会,由于其文化的特点,导致离开了自身潜意识太久太远。从而需要发明出一整套的概念,来解释各种潜意识现象,而原型的概念就应运而生。因为有了一些具体的形象,也有了具体的命名,这些形象就一个一个的活跃了起来。与其说是是西方社会试图通过这些形象,来和自身的潜意识建立联系的通道,不如说西方社会希望通过“原型”来和自己的早期文明建立起联系,不至于迷失于物质世界。

然而,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我们需要这样的通道吗?我们不会说“龙原型”,不会去说“凤凰原型”。我们只会说“龙”“凤”“凰”“玄武”和“麒麟”,等等。

除了命名之外,我们再看看这些“神兽”是如何生活在我们中间的。这些“神兽”本质上是精神品质的象征,只要这个人有了这样的品质,我们就可以说他、她是龙、是凤、是玄武、是麒麟。这个人在他、她生命的这一刻,就是这个神兽的化身。这些精神品质,是我们文化所鼓励的,更是每一个人的追求,也是民族的追求。并不需要特地强调的提出来,去硬扯关系。

所以,我们和潜意识的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我们需要的是去除掉是各种标签,去除掉身上各种阻碍就好,内在的各种品质就会自然的呈现出来。

这是其二。

龙: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从肉,飛之形,童省聲。臣鉉等曰:象夗轉飛動之貌。

玄鸟(发言中有错误,燕是玄鸟,并不是精卫。)

燕:玄鳥也。籋口,布翄,枝尾。象形。(解释了燕子是玄鸟,这个字的字形描募了燕子的尖嘴、翅膀和尾巴,是一个象形字。)

乙(ya四声,这个字和甲乙丙丁中的乙字很像,但是输入法打不出来这个字,用乙字来代替):玄鳥也。齊魯謂之乙。取其鳴自呼。象形。(解释“乙”是玄鸟,在齐鲁(现山东)称玄鸟为乙,是以其叫声来命名。这个字是象形字。)

再有,笔者发现一个让人痛心的现象,那就是“暂时弱势的文明”过多的付出。其中的一个方式,就是通过对各种西方原型的研究。

每研究一个原型,其实就是给这样的原型注入了我们的内心力量。看看我们的心理学的同仁们,在西方原型的研究中,不断地投入。再来看看我们自己的神兽、神仙和历史人物,这些形象并不是病了、或者蔫了,而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字的疗愈作用发言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