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与向城:
以鲁莒关系为中心的考察?
陈航
摘要:通过对相关的传世文献、考古材料和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判断《春秋》所载“莒人入向”之姜姓向国的地望应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从分析春秋初年鲁莒关系的视角考察,认为文化差异与地缘态势是鲁、莒两国长期敌对的主要原因,桓公十六年鲁国城向的目的在于通过在两国边界筑城以加强守备的方式来应对莒国的对外扩张。
关键词:向国;向城;地望;鲁莒关系
中图分类号:K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04
一、姜姓向国地望考
《春秋》记载:隐公二年,“夏,五月,莒人入向”,这是《春秋》所载的第一条一国入侵另一国的记录[1]64。后世文献中有关与莒国的记载是比较清晰的。莒国为东夷古国,己姓,其国都位于今山东莒县。莒国虽为小国,但却是山东东夷诸国中的最强者,因而《左传》中屡有莒人入侵他国的记载,而向国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根据文献记载,仅春秋时期就有数个以“向”为名的诸侯国。《路史·后记九》:“向、施、萧、空桐、鲜虞皆子国也。”[2]《通志·氏族略》记载:“向氏,祁姓附庸之国。”[3]据《路史》《通志》,春秋时期应当有子姓和祁姓向国存在。幸而《左传》对经文进行了补充:“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1]67莒国为了夺回逃入娘家的向国夫人而发动了这场入侵,向姜则为向国夫人的称谓,《左传》中常以国属连接姓氏作为女性的称谓,因而根据《左传》的记载,“莒人入向”之“向”应当为姜姓向国。然而,关于向国的记载尤其是对向国地望的记载,在各类文献之中存在着一些含混和歧异。
归纳梳理之后,文献所载的姜姓向国的地望主要有四处:
其一,今安徽怀远县东北。文献中关于姜姓向国地望的记载,最早应当出自于《汉书·地理志》。《汉书·地理志》“沛郡向县”条班固自注曰:
向,故国。《春秋》曰“莒人入向”。姜姓,炎帝后[4]。
班固认为,汉代向县即为春秋“莒人入向”之向国,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安徽怀远县北。《汉书·地理志》的观点得到了后世众多文献的直接引用,姜姓向国位于今安徽怀远这一说法几成共识。
其二,今河南孟州市西三十五里。阚骃《十三州志》载:
轵县南山西曲有故向城,即周向国也。传曰:“向姜不安于莒而归”者也[5]。
南北朝时轵县即是今河南济源市轵城镇,阚骃将姜姓向国定位于此。
其三,今山东兰陵县向城镇。《春秋》宣公四年:
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候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杜预注:
向,莒邑。东海承县有向城,远,疑也[1]。
西晋时东海承县的位置与今兰陵向城镇基本相吻合。因而杜预的注是最早将春秋时期的向地与今山东兰陵县向城镇相联系起来的文献,尽管杜预并不认为东海承县的向城与“莒人入向”之姜姓向国有关。直至元代,于钦《齐乘》载:
《春秋》隐二年“莒人入向”向城在莒县南……盖今沂州之向城镇是也[6]。
不同于最初《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元代的于钦对于“莒人入向”之姜姓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较为可靠的新观点。
其四,今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关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向城最早的记载出自乐史《太平寰宇记》,其“密州莒县”条载:
《舆地志》云:“向水南至海。”……其裨盖在今县南七十里故向城[7]。
尽管北宋乐史已经发现临近莒国的向城在莒县南七十里处,但其在《太平寰宇记》“宋州谷熟县”条仍直接引用杜预注,指出“莒人入向”之向在龙亢城。至于于钦《齐乘》引用此条佐证莒人入向之向为莒县南向城镇实为有误,向城镇位于莒县西南约两百里处,与《太平寰宇记》所指实为两地。但在清代以前,未有文献将莒南向城与“莒人入向”之向城联系起来。直至清代,自顾炎武以下的学者开始对姜姓向国的地理位置进行新的考证,莒南向城才开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