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到小暑进伏天,
天变无常雨连绵。
有的年份雨稀少,
高温低湿呈伏旱。
现在正值小暑时节。小暑与下一个节气大暑比较而言,炎热尚小也,所以称之为小暑。小暑时节,地下冷气上升,天上热气下降,寒热相搏。热盛则燥、寒盛则湿,这是大自然的寒流与热流相乘、相侮的表现。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是在当令节气通过导引吐纳、存思等方法,进行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传统导引养生法。其中的小暑翘足舒筋式适合小暑时节练习。中医讲“脾主四肢”,人体四肢的活动功能,需要脾气不断输送营养润泽,如果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则血的化源不足,筋骨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四肢便会倦怠无力。相反,经常导引、强健四肢,则脾胃健运、疾病不生。小暑翘足舒筋式中的翘足,是指脚尖做勾与伸的运动。脚尖的勾、伸,可以促进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腿足部三阴、三阳气脉的运行,并可有效改善阴虚阳亢、上盛下虚的症状,达到舒筋、活络、柔筋、壮骨的目的。从夏至开始,自然界“一阴初生”,到小暑节气时,阴气渐渐上升,生发的阴气和阳气相搏,故开始出现暑湿之气。翘足舒筋式中两手指尖向下而拄地,以练阳中之阴;下肢前伸及足尖勾伸,以练阴中之阳,此正应合了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相搏之象。从小暑导引术中也不难看出,导引术中均加入了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作用的导引练习。这个导引术,对中医“脾主湿”、“脾主肌肉四肢”等理论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暑翘足舒筋式
1、正身跪坐,两手自然放于两腿上,头正颈直,竖脊含胸,呼吸均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图①)
2、下巴内收、百会上顶,带动身体向上立起,成跪立姿势。(图②)
3、接上式,两脚尖向内勾回,脚尖着地;然后重心移向左腿,提右腿带动右脚向前踏地。(图③)
4、接上式,重心后移,臀部坐于左脚跟上,同时两手下落于身体两侧,十指跓地。(图④)
5、接上式,提右腿,右脚向前缓缓踢出,脚尖绷直。(图⑤)
6、接上式,勾右脚尖,动作略停,伸右脚尖,动作略停,重复练习三次。(图⑥、图⑦)
7、接上式,收右腿,右脚踏地。(图⑧)
8、起身直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左脚尖放平,右腿收回,成跪立的姿势。(图⑨、图⑩)
9、接上式,臀部坐于两脚跟,正身跪坐,两手自然放于两腿上,目视前下方,呼吸调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
10、开始进行对侧练习,动作同上,左右方向相反。
11、如上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三遍。
要领及作用
1、脚向前踏地时,脚掌踏平,大腿与小腿之间成90°,通过腿部的活动屈伸,可有效增强腿部肌肉、筋骨的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2、脚向前踢出时,腿、脚要伸直,勾、伸脚尖的动作,速度要慢,到位略停,力贯脚尖。沟通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以疏通腿部经脉气血,尤其是肝、脾、肾、膀胱的经脉。有效防止腿、脚部位关节病变。3、身体立起时要百会上顶,引领全身,节节拔升;身体下坐时,百会保持上顶,尾闾引领,节节下落。百会上顶,拔升下落,一上一下,可有效改善大脑神经和人体心肺系统功能,协调各系统器官的正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及消化功能。二十四节气
孟州二院中医科
孟州二院中医科是以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新建一级临床科室,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理念,坚持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中医特色治疗为手段,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中医科分门诊部、住院部两部分。中医门诊开设有针灸、推拿、理疗、艾灸、熏蒸、肠疗、刮痧、拔罐、中医治未病、三伏贴、三九贴、骨密度测定、臭氧治疗等。介入治疗颈椎病腰椎病手法复位为主要特色。针灸
督灸
平衡火罐
冲击波治疗
中药熏蒸
推拿
小儿推拿
骨质疏松治疗仪
穴位注射
肠道水疗
足疗
整脊疗法
低频脉冲电治疗
艾灸
针灸
耳穴疗法
养生茶
病区开展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疼,各种肾病、肝硬化等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科还定期邀请省内外中医专家通过技术指导、专家坐诊、教学查房等形式,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诊疗、住院康复和养生保健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约会”省内知名中医专家。宋曾主任河南省中西医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焦作市物理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焦作市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孟州市武术运动协会副秘书长。从事临床中医25年,擅长中医辨证施治,对症用药,擅长中医治疗脑血管病,心脏病,胃病,肝病及各种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科疑难疾病,手法复位配合针灸,介入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有特效,每年诊治病人人次以上,深受患者好评。
联系方式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