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医院中医科的冬病夏治又即将开始啦!
什么是冬病夏治呢?
“冬病”就是冬天好发、高发,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夏治”就是趁“冬病”在夏季处于缓解期进行调养治疗,这样可以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以预防冬季疾病发生。那“冬病”都包含有哪些疾病呢?
1.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体虚感冒、慢性咳嗽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
3.妇产科疾病:比如痛经、产后头痛等。
4.儿科疾病:例如遗尿、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夜啼等。
5.其他疾病:包括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虚寒头痛,强直性脊柱炎。以及亚健康调理: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状态、房事不利等。
这些在中医中,属于虚证、寒证的疾病,就非常适合进行冬病夏治。
那“夏治”是怎么调养治疗呢?
“夏治”主要包括生活调养,内服中药、食疗,三伏贴、针灸、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其中,“三伏贴”是“夏治”方法中最具中医外治特色一种:在一年中外界环境阳气最旺盛的“三伏”时节,在特定的人体经络穴位上敷贴外用膏药,配合季节的变化,运用药物调节,辅以养生之道,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使机体的“阴阳”达到自然的平衡,达到增强抵御疾病能力的作用。在“三伏天”敷贴“三伏贴”对机体可以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内服中药又可根据患者的病证制定方案,一人一方;以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指导,避免了“千人一方”的流程化治疗,凸显中医辨病辨证优势。同时,“冬病夏治”需要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饮食和生活上也要有所克制,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可以配合药膳食疗,常食生姜、茯苓、山药等,少食肥甘厚味,慎食海鲜等。年三伏贴时间
伏前加强:7月1日-年7月10日,共10天;初伏:7月11日-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7月21日-7月30日,共10天;中伏加强:7月31日-8月9日,共10天;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贴敷时间:以每个伏天的前三天为佳。通常为每个伏天1贴,共计5贴。就诊提示
1、冬病夏治之中药内服:中医内科就诊;
2、冬病夏治之“三伏贴敷”:针灸科就诊。
3、二院中医科提醒您:冬病夏治,内服中药,外用贴敷,内外结合,效果更好哦!
4、针灸科:
编辑:文化办
供稿:中医科:胡荣昕、董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