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常识
课文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这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题目是后人加的。
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体裁,比“论”随意些,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马说”的意思为“说说千里马”或“谈谈千里马”。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写作背景及主题概述
韩愈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本文可以说是他的一篇“不平则鸣”之作。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
(二)古今异义
1.故虽有名马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3.是马也
古义:指示代词,这,这样的;今义:对,正确。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今义:安定,使安定,安全。
5.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方法;今义:道路。
(三)一词多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
食不饱(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
2.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完)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4.策之不以其道(马鞭,这里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执策而临之(马鞭)
(四)词类活用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2.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者”)
2.反问句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安……也”相当于“怎么……呢”)
②其真无马邪?(“其……邪”相当于“难道……吗”)
(六)成语积累
伯乐相马: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
四、思考探究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什么深层含义?
这是全文的主旨句,提出论点,表明作者的见解,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千里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就会被埋没,从而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同时这句话也交代了世上众多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描绘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什么?从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描绘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答: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4.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5.文章第2段结尾句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问句式,揭示了“食马者”的愚妄浅薄,传达出作者的委屈和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6.文章最后两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其真无马邪”承接上文的“天下无马”,表示作者对执策者的反诘,同时为下句蓄势;“其真不知马也”收束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7.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有什么深层含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慧眼识人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作者以千里马为喻,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行为做了深刻揭露,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这种托物寓意的写法,使文章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全文翻译世间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会有,但伯乐却并不常常出现。所以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是在奴仆手中受辱,在马槽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去,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千里马,吃一次饭有时能吃掉一石的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用普通马的食量)喂养它。这样的良马,即使拥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量不充足,它的才能与美质就不能表现在外,想要和普通马一样尚且都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喂马的人)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用鞭子驱赶它,不用让它竭尽才能的方法喂它,它发声鸣叫却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马鞭面对着良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真的是不认识千里马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