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丨诚信丨博学丨创新
医院与您分享点滴生活
医德医风标兵评选活动是以加强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点,以弘扬医德医风、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目的。
近日,由河南省卫健委、河南日报社、河南省医学会联合举办的河南省第二届医德医风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中,经过推荐、初审、评审、网络投票等环节,我院手足外科主任刘兆青获得“医德医风模范”荣誉称号。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足就是根,手就是枝叶。当树根枯竭、树叶枯*,这棵树就会散失原有的生命活力。医院手足外科就是一个能够为“大树”带来生机与活力的科室,刘兆青主任,正是手足外科的顶梁柱。
刘兆青,医院手足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同医院工作,年调入医院工作至今。河南省医学会手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足踝外科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中南地区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康复足踝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从医33年来,先后被授予“巩义市劳动模范”、“巩义市十佳白衣天使”、“巩义市十佳名医”、“巩义市大工匠”、“郑州市中医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巩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修医德
由于当时巩义市乡镇企业异*突起,有着大量的手外伤病人得不到有效专业救治,当时巩义区域手外科专业处于空白状态,很多病人截肢造成残疾。刘兆青于年至年进修手外科,年创建巩义市第一个手外科病区,成为巩义市手外科专业创始人。进修回来后,他义无反顾,昼夜不停,在显微镜下进行断指再植,组织移植,手术时间经常在十几到三十小时。由于显微手术技术难度大,辛苦程度甚至超出人体极限,很少有人从事这个专业,但他30年如一日,一直坚守着。
由于当时只有他一人能独立开展手外科手术,每台手术都要上,连续20天没离开科室和手术室。终于有时间可以回家吃顿晚饭,医院值班人员打电话说又来了个急诊手术,他爱人看到他走路都拉不动腿了,非要阻止他再去上手术,但是想到如果耽误手术病人一辈子可能就会落下残疾,刘兆青还是义无反顾的返回到手术台上。竭尽最后精力把关键步骤做完后,他晕倒了,劳累所致血压70/50mmhg,心率48次/分,急需休养。
“想到我那时候住院期间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我曾经做过手术的病人排队去探望我的情景,那种成就感使我对手外科充满信心。当时我就发誓,一定要培养一个强大的团队,满足更好为病人服务的需求,一年一个台阶,我相信10年后我的团队肯定能强大到同时上4台显微镜开4台手术。”刘兆青主任说。
工作中遇到伤情严重但经济困难的病人是常有的事儿。记得有一次,中牟县一农民来巩义卖瓜翻车,右小腿重度碾压伤,需要大量资金治疗,但夫妻二人身无分文,刘兆青主任当时丝毫没耽误急诊手术。第二天来了一对正在上学的子女,看到这种情况,他安慰病人说,你安心治病,没钱我想办法。术后病人病情稳定后,想转到当地继续治疗。然而由于经济问题没能在中牟县住上院,回去第二天便又转回巩义,刘主任替患者交上住院费,嘱咐他安心住院治疗。痊愈后,患者千恩万谢才回家。
正医风
在刘兆青主任的带领下,手足外科团队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工作作风,医院评为团队建设奖和新技术进步奖,整个手足外科形成了病人不送礼、医生拒收红包的良好风气。
手外伤病人大部分是夜间手术,整夜加班手术对于刘兆青主任早已经习以为常。由于手术要在显微镜下长时间精细操作,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一个姿势不能动,形成颈椎僵硬,手部麻木职业病,但看到一个个毁损的肢体起死回生,他与他的团队成就感油然而生,毫无怨言。
年12月15日,刘兆青主任在出差途中遭遇连环车祸,即使在病床上,仍然不断有病人咨询看病,他总是忍着疼痛热情回答病人问题。2个月后能坐轮椅时,已经在诊室接诊络绎不绝的病人,伤后45天,仍有些行走困难,右肩疼痛活动受限制的情况下已经正式上班,忍着疼痛每天准时出现在门诊和病房,坚守在手足外科一线阵地上,为的就是“再接再厉为病人健康保驾护航”。
年,刘兆青主任被评为首届“巩义市十佳名医”,巩义电视台百姓故事栏目对他爱岗敬业精神连集报道。年,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以“毫厘间尽显手足情”为题对他爱岗敬业精神进行报道。
精医技
繁忙的工作中,刘兆青主任注重技术创新,多项技术填补巩义市医疗空白。复杂的断肢(指)再植、组织移植手指再造术、游离皮瓣修复组织缺损、臂丛神经损伤神经移位修复等技术达到河南省先进行列。年,与医院手外科达成合作,顺利开展臂丛神经颈7交叉移位治疗中枢性偏瘫。在不断引进新技术同时,他注重科研工作,主持的科研项目“静脉皮瓣桥接在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临床研究”获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0余年来进行一万多例手术,使数以千计的病人保全肢体,避免残疾。
目前手足外科前沿技术手指缺损全型再造,在刘兆青主任的带领下已成功开展16例,还有两例全手缺损再造全部成功,30多例严重碾挫伤肢体保全高难度技术得到了省内多名专家高度评价。
几年前,一个2岁多的小女孩,右手被面条机完全挤掉并缺损很多组织,如果直接短缩再植手术,就出现了手指直接接到手腕上的现象,手的外观和功能会大部丢失,为了取得好的效果,刘主任多次组织科室人员头脑风暴,研究出最佳手术方案,选择取髂骨移植加上切取足踝部带血管神经的皮瓣移植,像搭桥一样重建手掌,再把挤掉的手指一个个接到所搭的“桥上”,经过28个小时的手术,通过显微镜下16根微细血管、神经艰难的的缝合,最终完整保留了手的外观和功能,创造了国内手掌再造成功的最小年龄记录,不仅仅是保留了小女孩的手,更是留住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还有一个11岁的女孩,被大货车碾压的从大腿到小腿,皮肤全部剥脱,大部分肌肉坏死,骨关节外露,因病情危重,请专家会诊建议从大腿截肢。但是为了小女孩的长远人生,刘主任最后决定冒险保肢,但是手术风险极大,小女孩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经过反复研究手术方案和沟通,得到家属的极大配合和理解后,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刘主任吃住在病房,每小时不间断观察病情,随时纠正全身情况,几经及时处理,小女孩终于度过了危险期,经过彻底清创,使用先进的VSD技术,逐渐使骨骼上长出肉芽,又经5次植皮,创面奇迹般愈合,现在上学的奔跑速度毫不逊色同学。
获荣誉
医院的手足外科主任,刘兆青带领团医院同台竞技,年全国显微外科手术病例大赛,在华北赛区数百病例中获前20名优胜奖,入围决赛;年9月中南六省手外科学术会议,手术病例大赛中获得第四名;年在河南省手外科病例大赛上获得第四名。“碾挫伤致组织毁损的肢体保全治疗策略临床研究”在河南省总工会全省职工建功“十二五”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中,被评为“河南省百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
多少个酷暑寒冬的深夜,多少个严肃紧张的无影灯下,那一袭穿梭在病房前嘘寒问暖的身影,那一张坚毅笃定的脸庞,从死神、病魔前的战斗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从细小周到的叮嘱到挥洒自如的手术,刘兆青怀揣着一份对医疗事业的坚持和执着之心,辛勤耕耘在没有硝烟却长期进行时间与生命赛跑的手外科一干就是30载。
医院为家,以患者为第一的情怀,没有高调夺目的花环,只有劳动者的平和踏实,从未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严格执行‘九不准’,廉洁行医,不忘“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初心,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他,无愧于德才兼备的合格医生。
荣誉的获得既是鼓励更是鞭策。今后,我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推动行风建设更加扎实深入地开展,为维护群众健康、医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文:张艺丹
排版:张艺丹
审核:白鹏
急救
健康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