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结论放在前面: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营销。
把新闻的关键词提取出来,可以得到以下关键词:
高收入、美女、学霸、相亲失利。
然后和新闻里女士的条件比较一下:(比较仅考虑同性)
私企在重庆年入20w,符合高收入的60%左右。
根据给定的图片,符合美女标准的50%~60%。(仅考虑纯素颜的情况)
据说是西南大学的硕士,根据其在生物医药公司工作,可以推测为西南大学的生化环材硕士其中之一,以现实,而不是知乎公认的学霸标准来看,也差不多符合50%~60%这个区间。
当然,这是个假新闻。美女、高收入、学霸,没一个对得上,和“神圣罗马帝国”差不多一个概念。
那么,我为什么仍要说这是一次很精彩的营销呢?
首先,先从假新闻的特征说起。
假新闻的特征是什么呢?最大的特征,就是传播的速度、范围等各项参数都高于真实信息。[1]
[2]
但是,这只是假新闻的一般信息。与“非常精彩的营销”仍相去甚远。
新闻里提到了四个关键词,我前文只写了三个,还有最后一个关键词,“相亲失利”。
为什么会相亲失利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已经有不少在分析其原因了,我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上不去,下不来”,条件不是特别好,也不是特别差。你们说,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采用营销,增加自己相亲的成功率?这也就是这个问题底下几乎所有回答都停留在表面的原因。
带入到这个新闻,新闻里如果将相亲市场简化为三选一(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将对方选择这位女士的可能性用漂移-扩散模型进行模拟。你就会发现,由于这位女士的条件在相亲市场上并不差,所以被选择的概率不低。而且,一个很糟糕的情况是,如果受到大量嘲讽,反而还有可能让对方产生怜爱的情绪,认为这位女士的各项条件不错,所以会继续增加选择和这位女士相亲的概率。
[3]
唔呣,带入到新闻里,就可以得出为什么要用假新闻炒作的原因:这样一来,当对方注视这位女士和其他人时,这位女士条件不差,而且有新闻报道,热度不低,第一次被注视的时间更长,最后一次被注视时,被选择的概率更大。
是得,当你们在写回答时,实际上已经配合她完成了这次营销。无论你的回答想表明什么,这都是一次很精彩的营销。
对我而言,最大的嘲讽,就是不给这个新闻加热度,或者将热度转化为揭示这个新闻运用的营销手段,这样才能尽可能让炒作的经费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