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三年来,我们时间和空间观念都被疫情重新定义,许多变化已悄悄发生,并将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变化包括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官民关系、思维方式、思想三观……
这些变化,或将影响将来几年甚至几十年。此时此刻,再来看一年前的新年献词,重读这些篇目的标题,你喜欢哪一篇?是大报大刊的,还是小报小刊的?
《人民日报》:乘势而上,开启新的伟大征程
《新华日报》:越过风浪,就是最美的远方
新华社:新征程,我们再出发
《求是》杂志:向全面现代化进军
《光明日报》:与你共赴一个新的春天
《经济日报》:砥砺前行,向着更美好的目标
《中国妇女报》:见证逆行伟大,守望人间烟火
《浙江日报》:致每个不平凡的我们
《南方周末》: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
《澎湃新闻》:对生命的热爱是最通行的世界语言
《新京报》:逐光前行
《封面新闻》:每一个努力的人,终将不朽
《大众日报》:奋斗,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齐鲁晚报》:心中有光,向阳而行
《华夏早报》:愿你我质朴如昨,愿你我守望真相
《上游新闻》:世界以痛吻我,我当报之以歌
《梧州日报》: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白银日报》:春在凛冬最寒时
《常德日报》:坚守与改变,皆因有你
标题固然好,内容呢?好像很难找回“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那种情境了,这些语句,都曾凝结成公众对当时社会的集体记忆。
年,《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题目是“总有奋不顾身的相信,总要坚韧恒久的勇气”,这是一个速朽的标题,我读了两遍都没有留下印象,它绝对不是对年的概括。
也许,对于很多个体来说,坚韧恒久的勇气仍然还有,奋不顾身的相信却正在消失。但愿年,能把这信念重新寻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