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9/17 15:34:00
来源:凤凰网房产杭州站去年“公民同招”后,买房子不仅需要考虑小学学区,而且还要同时考虑对口的初中怎么样。最近又生出了变化。上周,因为一张截图,杭州家长们对于杭州的择校有了新思路。开始计划,小学在名校,初中去菜中(一般的初中)。热心家长给出了各种组合,比如说:“小学读学军,初中读三中”、“小学和家园,初中西溪中学”等等这样的建议,这几天我看了很多。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因为一张截图。很多吃瓜群众,尤其是我这样孩子还在读幼儿园的,乍一听之下会被吓懵圈:什么?以后要上高中的名额靠分配?目前教育局还没正式公布也没有作出回应。不过,按照杭州政策一时以来“网传即是真”的惯例,很可能就等着落地。即便如此,其实这个新政并没有那么颠覆,所谓的配送生就是原先的保送生。保送生在杭州中考中一直都存在,如今换个称呼,改成了配送生。我查阅了去年的新闻,在去年5月份的时候就明确“年是最后一届保送生”。当时的新闻是这样的:自年起,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初中毕业班学生均需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原来保送生只需参加高中组织的保送生考试不用参加中考,而明年开始所有学生都要参加中考,保送生自然就“不存在了”。从年起,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名额分配招生比例(即级初一学生)开始提高到60%。也就是说,从前这部分学生占50%,他们不参加中考,由初中学校选拔学生以保送形式进入重高。未来,这个名额分配比例将提高到60%,中考成绩则是重要的招生选拔标准之一。此外,年(级初一学生)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名额分配招生的分配名额将向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倾斜,即民办初中当年自主招生学生数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入应届毕业生数。大家重点看黄字部分,去年5月份很多大家应该都知道报送的名额从50%增加到60%。也就是说,配送生名额一直都存在,只是比例提高了10%。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还提到,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努力提高这个分配比例。今年起,所有初中毕业班学生都要参加中考,名额分配生也将全部参加中考。而且我发现,这个文件是年4月23日发布的。再给大家敲个黑板:这个分配生,指的是省一级重点高中的分配生。另外不要简单理解成,所有高中的名额都是这么分配的。这个信息让很多家长很慌张,他们误以为:花重金买的高价名校学区房,和资质平庸的学校相比,没有优势,自己的孩子还给名校牛娃们当了分母。表面上,非名校的学生考上省一级重点高中的难度降低了,其实并不是,分配生同样要达到相应的分数线。如何成为分配生呢?其实不同初中拿到的分配生名额各不相同。我们来看下十三中分配生推荐办法:年12月,十三中就发布了《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年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和特色示范普通高中分配生推荐办法》。从推荐办法里可以看到,十三有19所学校的分配生。十三中的分配推荐生条件包括操行等第良好及以上、综合素质等级评定全部合格且其中获得优秀(A等)项数3项及以上、具有本校在册学籍号、本校连续就读六个学期并取得统一考试成绩的应届毕业班学生、初三(上)学期体育成绩合格、学业成绩优良等。计分排名选校方法:申请分配的学生及家长按综合排名顺序依次选择分配学校;综合得分由97%学业成绩得分+3%素质特长得分构成,素质特长得分合计不超过10分。学业成绩得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参照初一(上)、(下)区期末统测、初二(上)、(下)区期末统测、初三(上)区期末统测和初三(下)区统测成绩,按照初一两个学期实际考试成绩之和的20%、初二两个学期实际考试成绩之和的30%、初三两个学期实际考试成绩之和的50%比例计算得出分配推荐生的学业成绩,再按97%的比例折算成学业成绩得分。素质特长得分:由德育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其它类共五类构成,每类得分不超过3分,五类素质特长得分合计不超过10分(本人提供获奖证书、获奖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再按3%的比例折算成素质特长得分。素质特长计分包括省市区校级荣誉称号(雏鹰奖章(火炬奖)、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干部)、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以教育行政部门发文或盖章为准)并经学校职能部门组织参加的各级各类体育、艺术、科技、其它(如与体育、艺术、科技及五门文化学科应试竞赛无关的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竞赛获奖。看完这些,你还觉得分配生是靠运气吗?我看完之后,成为分配生并不容易,根本不是大家认为的摇号式分配,靠的是真刀真枪的能力。分配生制度在我看来,就是不单纯以中考分数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进入优质高中。从参考的成绩来看,这个学生不仅成绩稳定,而且还要有强大综合能力。成为分配生就一定可以上省一级重点高中吗?并不是,还有4%的机率被淘汰。这是优质高中对于优质生源的把控。有些人反对分配生制度,觉得就应该按分数高低来决定。但这种单一划分数线的做法对于学校来说风险很大,高中还要面对竞争压力更大的高考。一次失利就失去上好学校的资格,一次偶然的发挥就考上了好学校,就真的合理?那么,为什么突然舆论发酵得厉害了?在我了解了分配生的种种后,我实在不明白怎么和“田忌赛马”联系在一起,也没办法理解分配生增加10%,学区房就要不值钱了?文章一开头的几种组合,就意味着有更大的机会可以上更好的高中吗?想来想去,还是因为学区太热太热了,学区房的价格被捧得太高太高。这和最近越来越“天价”的学区房不无关系。一方面,学区房的业主很兴奋,看着房价一天天涨上去,涨到自己都不相信。而另一方面,其他吃瓜群众觉得学区房过于火爆,需要降降温,内心渴望学区房凉。眼下很多文章嘲讽的意味很明显:那些买高价房的家长,白折腾了吧。我来说说我的看法:给孩子选择一般的初中,为了增加上优质高中的机率,应该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知道你的孩子很优秀,有资格获得分配名额。就好比在江浙沪分数线高,然后高三最后一年转学去海南等地方竞争相对低的区域高考。这个前提是你自己的成绩有把握。所以在杭州你要怎么操作呢?小学成绩还不错的孩子,小升初选择一个一般的初中,提供分配的机率?这个想法过于自信,且想得过于简单。1、小学可能成绩还不错,到了初中,因为竞争一般,孩子会不会松懈?我一直不赞成“鸡头凤尾”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凤尾到了鸡群,也有可能变成鸡尾,因为有被同化的可能。2、在一般的初中拿到了分配名额之后,高中怎么办?中考可不是终点(其实高中也不是,大学也不是),只是一个起点。初中竞争压力小,到了高中,真的跟得上吗?3、认为“去名校就是给其他孩子当分母”的观点,我个人实在不认可。还是那个观点,很可能去菜中也是当分母。写这篇文章出发点并不是劝大家去买学区房,更无意抬高学区房。只希望大家可以多去了解一下分配生制度,而不是人云亦云被带节奏。大家去算算每个学校的分配生数量,增加10%,其实一个学校也没增加几个。学习在我看来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不停地努力奔跑,才不会被甩到后面。也不是一时落后了就是永远落后,只要你想只要你努力总有追上的时候。即便追不上,尽力就好。虽然学区房确实天价、确实离谱,但因此特意去选择一所菜中,这又何苦呢?比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是父母,父母的基因、家庭的环境。作为孩子的榜样,多点陪伴和关心,以身作则,他们会看在眼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