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处置工作。
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
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快速传播,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上升明显,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近期,全国本土疫情呈现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面扩大的严峻复杂态势。
米锋表示,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心理和等待观望心态,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措施不动摇、不走样,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以快制快开展疫情处置,准确划分风险区域,有序组织核酸检测,有效管控风险人群,严格规范隔离工作,确保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到位,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各地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米锋表示,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该管住的要坚决管住,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该落实的要落实到位,保障好疫情处置期间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介绍,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通过视频会商、调度和培训等多种方式,部署调度各地尽快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实落地,目前各地正在有力推动落实。胡翔表示,各地进一步加大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重点对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问题开展整治,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解决群众投诉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落地见效。
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包括哪些?
二十条优化措施规定,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主要指从业过程中暴露及感染的风险比较高的人员,主要包括:
一是与入境人员、物品包括进口冷链货物、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比如跨境交通工具的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的搬运人员,以及海关、移民等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工作人员。二是集中隔离场所的工作人员。三是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在作业期间要闭环作业,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和核酸检测,严防“破环”。
在结束闭环以后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要求5天居家健康监测,在健康监测期间要求非必要不外出,如确实是因为有就医需求等需要外出的时候,需要向社区提出申请,经同意以后,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口罩,但是不能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也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全国各地疫情形势如何?
胡翔在会上介绍,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部分地区疫情扩散速度加快,防控难度不断加大。近期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自11月1日以来全国已累计报告25.3万例感染者,近一周平均每天报告2.22万例,较上一周增加一倍。
二是疫情波及范围广、传播链复杂。多数省份疫情持续发生,多个省份疫情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有的省份疫情面临三年来最严峻复杂的局面。
三是人口密集城市成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广州、重庆等人口密集城市,由于人口规模大、人员流动性强、高校等重点场所集中、人员聚集活动多,加剧了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和防控难度。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隐匿、传播力强的特点,增加了早期感染者快速识别和追踪管理的难度,工厂、医院、学校、餐饮和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疫情的多点位加速传播,容易造成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等防控力量不足和资源紧张情况,增加了疫情防控和快速处置的难度。
胡翔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之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做到不动摇、不走样,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医院发热门诊等原则上“非必要不封控”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会上介绍,发热门诊是甄别出发热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的重要场所。医院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发热门诊的地址、电话等信息要向社会公布。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的患者要尽快鉴别,若是阳性感染医院医院进行救治,真正实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在发生疫情的地区,一是要求医疗机构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由对发生疫情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医疗机构的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分娩室等原则上“非必要不封控”。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对疫情防控需要临时停诊的医疗机构,通过本地媒体、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