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八大以来,*和国家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对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治引领。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青岛高度重视职工精神文化阵地改造提升工作,自年以来,就将文化宫提升改造工作列入*府公共文化事业总体规划。年底,青岛市总工会将原本闲置出租的平方米文化宫场地全部回收,以打造“全国一流文化宫”为目标,三年时间投入2.2亿元,改造总面积8万平方米,打造了城区两个主场馆、周边6个区市分场馆的“文化新矩阵”,智能化设备、一体化培训、一站式服务的现代化文化宫如涅槃重生般重新走入人们视野。
年,工人文化宫、工人剧场焕然一新,成为青岛职工群众争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标。
(年,青岛话剧团建团初期,来自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全体成员在中山公园拍摄的合影。)
年,陈映秋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演员。年,带着组建青岛话剧团的使命,他和50多名来自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年轻人一起来到青岛,仅8年,就成功排演了《敢想敢做的人》、《红岩》、《柜台》等多部反映时代、深受广大观众喜欢的好剧。
在“青话”期间,陈映秋除了担任导演、舞台监督之外,还经常被派到青岛市工人文化宫做群众业余话剧辅导工作。耐心、细致的专业辅导赢得了学员们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青岛市委宣传部在一次会议上宣告,当前专业剧团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话剧文艺的喜爱和需求,应该大力扶持业余话剧辅导工作。青岛市总工会宣传部张钧显部长趁热打铁提出要将陈映秋从“青话”调到青岛市工人文化宫的想法。此事经青岛市文化局协调,做出了将陈映秋从“青话”调到工人文化宫的决定,陈映秋毫不犹豫,欣然接受。
陈映秋(二排右六)和同事们的合影
年6月间,陈映秋跨进了青岛市文化宫的大门,开始对话剧表演业余爱好者进行创作、排练和会演的专职辅导。表演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学生,为了减少业余学习与学员工作上的冲突,并让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参加排练和演出,陈映秋根据学员不同的工作特性和人物特点去编排了大量的小品,让学员轮流排戏。工作繁重、时间紧张,陈映秋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年,青岛市业余话剧团体已多达40余个,演出剧目更是红红火火、百花齐放,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年,陈映秋开始免费举办表演培训班,学员们有的白天在工厂干完活儿,顾不上吃晚饭就到文化宫来听课。有很多学员是从郊区骑着自行车来上课的,晚上很晚下课后再骑着自行车回家。
陈映秋与学生们的合影
年9月,陈映秋创建的“百花园影视艺术团”表演班招生,引起岛城大批业余话剧文艺爱好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