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培养出了一位国家元首,死后学生为其题写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有一位先生名不见经传,却能够培养出一位国家元首和*的主席,数十年后,这位学生还对美国记者说,正是因为自己的老师,他还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古文,又过了若干年,他为老师题写墓碑。这位先生便是被称之为袁大胡子的袁吉六,这位学生便是毛泽东。

袁吉六,字仲策,榜名仲谦,三岁失怙,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九岁中丁酉科举人,光绪皇帝钦赐旗匾一块。因身体孱弱,从此未能参加会试,年至年袁吉六在湖南省第一师范执教,有教无类,为国育才。他所教授的一师本科一部八班中,三十名学生均卓荦超群,除了毛泽东外,还有烈士罗学瓒、湖南省副省长周世钊、中央文史馆馆员邹蕴真、贵州省*协副主席贺果等。他在省立一中时的学生有著名历史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等。

由学生周谷城题签的书

民国2年()春,袁吉六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国文教员。民国四年年,湖南省立一师学生掀起反对校长张干的学潮,张为此冲冠大怒,决定开除学生毛泽东等17人。袁吉六等爱惜毛泽东等人,在张干面前据理力争,为之开脱:“毛泽东等皆杰出人才,挽天下于危亡者,必斯人也。”张干被迫收回成命。

民国初年,康(有为)、梁(启超)文风盛行,学生竞相仿效。袁吉六却不以为然,他谆谆教导学生毛泽东:“作文之道,首应务本,完全摹仿康、梁,实非所宜”。又说:“文章妙来无过熟,

韩愈

韩愈(年—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治家。贞元八年(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毛泽东接受教诲,改弦易张,独出一格,袁赞赏毛有孔融之笔。后来,常对毛进行个别指导,为他详细讲解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埃德加·斯诺谈及他在第一师范读书时,说:“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取了个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我只得改文风,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并说:“予之得窥古文涯者,袁胡子之教为多。”袁吉六钟情教育,民国五年,时任湖南省长的谭延闿延揽袁吉六任省府机要秘书。他以年迈力衰、难负重任而婉拒,继续从事教育。曾先后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现北师大)、湖南第一师范、省立一中、明德中学、长郡中学。民国16年与胡元炎一起参加湖南大学的筹建工作,并任该校教师,直至民国19年退休。袁在教学之余,竭力著书立说,撰有《文字源流》、《文学史》、《书法必览》、《分类文法要略》、《国文讲义》等。退休回乡后专心致志著作《说文初义草》。终因积劳成疾,以致不治,尚有部分文稿传世。

民国21年农历四月初二(年5月7日),袁病逝,终年64岁,葬于巴油袁家凼蛇形山。年,当袁的老同事王季范写信告知他的遗孀生活困难时,毛主席即去信湖南省主席王首道:“请省府酌予接济”。使袁夫人得以安度晚年。年,毛泽东回湖南时,为纪念恩师,亲书题写了“袁吉六先生之墓”,嘱地方*府为先生立碑。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个人题写碑文。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其恩师的敬重。

年春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郭沫若、章士钊、王季范、周世钊等,席间追忆袁师时,章、郭说“此老通古今文史”,“斯人教天下英才”。年,袁的大儿子袁愈栖组成五字对联“通古今文史,教天下英才”,刻于墓旁石柱上,以志纪念。毛泽东的老师亦是他的岳父杨昌济先生曾经有一副联语“暂避桃园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实际上这何尝不是袁老先生的厚望啊!老先生书法苍劲有力,有颜鲁公之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