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8/5964855.html昌邑博物馆邓共盉
邓国是个古老的封国,相传商朝武丁封其叔父曼与邓地,建立曼姓邓国。但后人对邓国迁移乃至西周的邓国都城莫衷一是,今天地图大帝就略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请各位指正
首先,地图大帝要表达一个基本的观点,总体上古邓国从山东逐步迁移到汉水流域是探寻古邓国的正确思路,这个从山东登州、河南周口邓城到南阳盆地的邓地就可看出这一基本的迁徙路线,以及孟州西南魏国邓邑也有可能是邓人的一支,后期特别是西周时期的邓国都城已经位于南阳盆地,到底在哪,有邓州和襄阳两种说法,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个时候的邓国已经位于南阳盆地。
其次,我们来探讨最初的邓国在哪,现在发现的最早期的邓国文物为山东昌邑的邓共盉(尊彝),加上这一区域有古登州,可能与邓国有关,而且商代主要是为了制约东夷部落,所以极大可能邓国早期的封地在山东半岛。*帝时期的邓伯温部落曾跟随*帝与蚩尤战与逐鹿之野,当时的地理环境,北方温暖,适合生存,很多部落就处于这一地域,而且参加战争也比较便利,有传说流传,而南方像南阳盆地就是荒蛮之地。所以最早的邓国极大可能位于山东半岛。
再次,邓国有可能在商亡后,作为商的血缘方国被其他方国迫害追杀而南迁,如果过的比较安逸也不可能迁移的,而周口也有邓城存在,这就连起来了,或者周口或者孟州的邓人继续南迁,被周分封,一个地名有文化传承在里面,至少这一区域有这一族群存在,就像邓州究竟是不是邓国都城所在地一样,至少这个地名反映了西周的古邓国就在南阳盆地到汉水流域这一区域,应该不远,至少沾点边。
依次,我们重点探讨西周时期的邓国都城究竟在哪,我们先根据古文献来探讨,再根据大的地理环境和方国关系来探讨。根据古文献记载,如《国语·郑语》记史伯为(郑)桓公论当时形势时说:“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具有明确方位的记载见于《左传·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过邓……十六年(前年),楚复伐邓,灭之”。即邓国居楚、申两国之间,时值邓国灭亡前夕。对于西周早期的邓国地望,《左传·昭公九年》给予了明确的南土方位提示:“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邓,吾南土也”也就是说西周时期的邓国已经迁移到了南阳盆地汉水流域。
西周邓国都城究竟在南阳盆地哪地呢,主要有今邓州和今襄阳两种说法。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来了,邓州至今没发现一件邓国文物或者遗址,而襄阳虽然出土了一些邓国乃至后来邓县县公的铜器,但是邓城遗址年代偏晚,也就春秋晚期,这与西周的邓国相差太远,按理说邓州区位重要,似乎应该有个方国存在,这也是邓州认为西周邓国在邓州,是楚国灭了邓国后,改邓国为穰邑,把邓国贵族迁移到了襄阳邓城附近的缘由所在,但是为何邓州没发现一件文物或者遗址呢,也许没找到,但是经过几千年特别是建国后的大规模建设应该会出土几件,可一件也没,这就说不过去,极大可能就是邓国都城并不在今天是邓州城区附近,而吾离陵也是五离冢汉墓(距离秦汉穰县旧址五里)的谐音而已,本人测量过正好五里,这也反正其必然是个汉墓,春秋早期的吾离墓大可能是没有坟头的,也不应该是单独存在的,或许邓候墓像南阳鄂侯墓一样深埋在里城区较远的地下。
方国位置及伐申示意图
最后,今天地图大帝抛开考古学的角度,从地理环境和方国位置关系来探讨推测一下西周邓国的地旺都城所在地:
一个重要的历史信息就是,公元前年楚文王攻打申国(都城在南阳城区北)借道邓国,后来又灭了邓国的历史事实,据记载楚文王继位后公元前年就把都城前移到了郢,今天考证在襄阳宜城市南郑集镇,后来又前移到了荆州纪南城,很可能在楚武王时期已经做出了迁都的打算,那么楚文王到底从哪出兵呢,如果从淅川的丹阳出兵,那么必然经过邓州城,而如果从郢出兵则不用经过邓州城,因为楚国发兵沿着汉江白河就打到了申国,而由于楚文王的母亲是邓国国君的姐姐,这个关系很近了,所以碍于情面,楚文王借道灭申后并没有急于灭邓,而是十年后,待到他母亲及舅舅死后,公元前年,楚文王才灭邓,可以说十年后,楚国必然迁都郢了,也就是说十年后灭邓,必然从郢发兵,实际上楚国可以保留邓国,就像楚国保留曾国一样,可为什么非要灭邓呢,从当时大国争霸的地理大局角度来看,邓国都城必然正好处于楚国北上中原争霸的要冲,要实现楚文王的争霸诸侯,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邓国挡我道了,所以非灭不可。从这一点看当时的邓国都城应该不在今邓州城区,如果在这里,似乎没必要非灭邓不可,楚国沿白河直达申,走南召三鸭道,方城大关口北出中原,邓州城并不当道,虽然会涉及邓国地盘但是无关紧要。那只有一种可能,邓国都城正好处于楚国北上中原的要冲,位于南阳到襄阳的白河一线附近,所以非灭不可。
而且从邓国联姻应国(平顶山)附近,楚国来看,地图大帝认为主要是为了从应国获得物资保障(食盐),应国产盐,至今还是河南重要的盐业基地,而联姻楚国则是为了得到安全保障,从食盐运输来看,应该是南出方城后沿水路白河向南运输,所以极大可能邓国都城在白河到汉江沿线,特别是从新野北到襄阳襄州樊城一带,而新野也是邓氏的重要发源地,新野城北不远有大邓营,小邓营等等,东汉时期的显赫的邓氏家族就源自这里,而邓氏先祖为何会选择这里,也值得思考,是否和邓国故地有关呢,值得深入研究。
再就是楚国迁都来看,楚国最早期的都城在丹淅之地的丹阳是没有问题的,而襄阳城附近樊城东津范围是个环境非常适合生存的地方,有山有水有平原,而楚国都城没有迁到这里,而是前移到了宜城,大帝认为,很可能在襄阳城北樊城到襄州一带存在一个当时比较强大的方国,而邓国当时是侯,与周王室关系很是密切,开始比楚国地位还要高,而楚王则是楚国后来自封的,所以楚国才避开了这个地区,而选择继续向南迁移。
所以综上所诉,邓国是从山东逐步迁移到南阳盆地汉水流域的,西周时候的邓国都城很有可能位于新野北白河湍河交叉口到襄阳的白河唐白河汉江沿线襄州樊城一带,重点新野北两河口和襄阳汉唐两河口附近,邓州南部东南部区域应属于邓国地盘。
以上为地图大帝的推测,一家之言难免有所遗漏,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地图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