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澎湃新闻总编辑刘永钢澎湃如昨出圈破阵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http://www.yunweituan.com/m/

年7月22日,澎湃新闻六周年战略发布会在线上直播举行。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作题为《从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到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澎湃新闻的逆生长之路》的主旨分享。以下是演讲全文,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网友,各位同仁,大家好!有点遗憾但是也很特别,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跟大家报告分享澎湃过去一年的发展和我们的一些思考。

很多观点认为这次新冠疫情可能会在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世界,成为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但我是一个乐观派,我认为应该还不至于这样。事实上,人类历史一直充满了智慧、斗争、妥协、敬畏,我相信这一次我们也一定可以迈过这个坎。

今天,正是因为有了越来越智能的互联网,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媒体都转型成为了互联网新媒体,所以面对疫情,媒体仍然能够正常出版,信息仍然能够正常流动,我们也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做分享交流。所以,我觉得互联网真的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感谢互联网。

但不管如何,疫情还是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对未来的思考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影响或者说改变。疫情之后,媒体该如何作为?该如何转型?又该如何发展?这是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借今天这个机会,我向大家报告和分享交流一下澎湃的一些思考。主要是三点:第一,澎湃如昨;第二,破界出圈;第三,超越媒体。

一、澎湃如昨——做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

澎湃如昨是我们对媒体初心和使命的坚守。澎湃新闻是中国最早、最彻底从传统媒体成建制整体转型而来的新媒体,六年来,我们一直执着地坚持内容为王,执着地坚持媒体本份,执着地追求成为一家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对于这一点,疫情改变不了我们,时间也改变不了我们。

我可以举今年以来的三个报道例子,一个是抗击疫情的报道,一个是今年“两会”的报道,一个是现在正在进行的抗洪报道。我认为这三方面的报道分别代表了我们作为媒体的“逆行”、提问和在现场。

澎湃一直在“逆行”。抗击疫情,医护人员的逆行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心里有底,我们也看到每当有重大事情或者灾害发生,医护人员、消防员、警察、解放军战士……他们都是勇敢的逆行者,为我们力挽狂澜。

澎湃新闻记者魏凡、廖艳进入隔离区采访护士

事实上,我们的记者也总是逆行者,无论是哪里发生了新闻,不管是天灾人祸还是其他重大的事情,我们的记者永远不惮于做逆行者。从武汉最初发现不明肺炎病例以来,澎湃新闻记者一直在逆行。年12月30日晚上,澎湃新闻记者魏凡、郑朝渊就到了武汉华南医院,在核心现场发回视频报道。

在此之后,一批批的澎湃新闻记者不顾风险,继续逆行。这里有一些数据,可以反映我们记者的情况,澎湃新闻记者在武汉有多人次进入了红区,也就是ICU等最危险的区域;有多人次进入到隔离区;从今年1月到5月,澎湃新闻刊发的关于抗击疫情的原创报道有多篇,进行了多场直播,发布了条短视频,做了多张海报。我们很欣慰,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澎湃新闻做了记者和媒体应该做的,正像读者评价的那样,澎湃新闻的报道像眼睛一样,带我穿越疫情的冬天。

澎湃一直在“提问”。这组海报反映的是我们记者在今年“两会”和其他一些场合的提问场景。有一句话叫做记者的天职是提问,澎湃新闻一直在提问,我们在各种场合提问:在“两会”上提问,在发布会上提问,在突发现场提问。我们也向各种各样的对象提问:向总理提问,向外长提问,向发言人提问,向企业家提问,向普通市民提问。我们还有各种方式的提问:专访式,质问型。我们认为提问代表着思考,体现着媒体的职责。

澎湃一直“在现场”。比如当下的抗洪抢险,澎湃的记者一直在现场发回报道,光在目前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