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周,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增长了13倍。海外疫情不断升级,防疫物资也十分紧缺。
因疫情得到控制有效,中国企业复工率较高,许多国家考虑到自身防疫物资产能不足,转而寻求中国企业的帮助。
华大基因、迈瑞医疗、蓝帆医疗、奥佳华等多家公司,已收到防疫物资的海外订单。
多家上市公司收到海外订单欧洲地区订单较多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对新冠病*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条件和时间进行了说明,证实了接收跨国货物并不会感染新冠病*。
因而,许多防疫物资紧张的国家,向海外寻求帮助。制造业发展成熟且目前复工率较高的中国,成为许多国家进口海外物资的优先选择。
国内基因测序知名企业华大基因称,“华大基因的新冠病*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陆续向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发出,包括捐赠及海外订单。”
测温领域企业高德红外、大立科技及金盾股份近期均收到较多海外订单,三家公司的红外测温仪产品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供不应求,保持零库存状态。
在上市公司收到众多海外订单中,来源地为欧洲的订单较多。
创业板市值第一的迈瑞医疗,自2月24日起收到便海外采购订单。近日,意大利*府又紧急向迈瑞医疗采购了首批近万台抗疫设备,其中主要为监护仪等产品。
体外诊断企业迈克生物3月2日公告,其所生产的新冠病*检测试剂盒近期已收到来自伊朗等国的海外订单。同属体外诊断行业的东方生物也与奥地利、罗马尼亚、意大利、希腊等国签订应急销售订单。目前,东方生物在手的欧盟客户订单合计约美元。
医疗器械公司理邦仪器在最新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在新冠疫情爆发后,意大利即刻向公司下了20余台的血气产品订单。
生产监护仪的宝莱特称,“公司早早就做了预判”,目前宝莱特收到的来自意大利的监护仪订单已超过台。
此外,还有部分企业目前优先保证国内供给,对于近期收到的海外订单,做延期出口处理。
PVC健康防护口罩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蓝帆医疗,3月5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优先保障国内需求,海外订单会有一定的延期。”
九安医疗称,“公司一直收到来自国外多地的询单,将在优先保障国内公共卫生防疫需求的前提下,争取在4月份开始向国外出口额温计等相关医疗器械产品。”
除上述医疗企业和测温领域企业外,部分跨界生产防疫物资的公司也收到了海外订单。
纺织业企业嘉欣丝绸生产的丝绸口罩,收到部分日本订单。
锂电池企业科瑞技术,目前已接到了来自韩国和泰国的口罩机订单需求。
按摩椅企业奥佳华表示,“公司口罩、消*包、额温枪、净化器等相关的防疫产品已陆续接受海外订单安排生产与出口。”
多国鼓励物资进口,中国产能持续提升,海外订单增长有望延续
对于防疫物资的出口,中国未进行相关限制,并且鼓励防护服出口海外。
商务部称:“中方其实从来就没有禁止过口罩等医疗物资的出口,这种物资毫无疑问是属于自由贸易产品,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从来没有设置过任何贸易管制措施,因此国内的相关企业完全可以遵照市场化原则来进行自由贸易。”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防护服生产的大国,鼓励国内防护服的生产企业积极对接国外需求,按相应标准规范生产出口,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此外,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也采取多种措施扩大防疫物资进口。
3月6日,特朗普*府已对从中国进口的多种医疗产品(包括口罩、净手湿巾、检查手套等)免除了进口关税,已超27家公司获批。
3月10日,意大利外交部长对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打来求助电话,称意大利目前面临医疗物资和设备短缺的困难,希望中方帮助解决燃眉之急。
据伊朗《经济在线》报道,为鼓励口罩进口,伊朗已将口罩进口费率从55%降至5%。
随着物资产能的提升和国内疫情的缓解,国内企业也有望满足更多的海外订单需求。
3月11日,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的产能有望在3月份下旬、4月份释放出来,而这一部分产能有望对接海外的市场需求。”
正在申请出口资质的三夫户外称,“一次性平面口罩初期日产约15万只,KN95口罩初期日产约10万只,后期随机器设备增加,产能将逐步提升。”
因优先满足国内需求而延期海外订单的蓝帆医疗表示,“随着公司后续60亿支手套产能释放及国内疫情的稳定,预计海外订单将会增加。”
此外,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公司的产品已获得欧盟CE认证,在欧盟地区的销售获得批准。随着欧洲疫情的不断升级,这些企业来自欧盟的订单也有望增加。
据悉,达安基因、万孚生物、华大基因、迈克生物、东方生物、圣湘生物等企业的多项产品已通过欧盟CE认证。
华泰医药代雯团队在研报中称,“欧洲等地因前期“封城”等措施不够严格,疫情实际持续时间可能比中国更长,后续有望继续催生新的订单需求。”
业绩影响有待观察多家公司股价已经上涨
海外订单的增加,对相关公司业绩具有提振作用,华泰医药代雯团队预判,“疫情对医疗设备板块的提振作用有望持续至全年。”
但海外订单对企业全年业绩的影响究竟有多大,需要依据不同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的公司,在中国疫情缓解后,物资量价齐升的状况也有望因海外订单的增多而延续,公司业绩也会持续受益。
专注生产PVC防护手套生产的蓝帆医疗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国内订单较同期相比暴增近20倍,且产品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上涨,同时国内市场产品的价格也陆续传导到出口订单的价格,预计今年公司防护事业部是一个量价齐升的局面。”
此外,美国对丁腈手套和PVC手套加征关税的豁免,也有利于增强蓝帆医疗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而并非所有获得海外订单的企业均能显著受益,部分公司已在互动平台上声明,海外防疫物资订单不会对全年已经产生较大影响。
科瑞技术3月12日在全景网互动平台表示,“目前海外订单规模小,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浩能科技的董秘也称,“根据截至目前浩能科技已收到的口罩生产设备订单,预计口罩设备业务不会对公司年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在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的情况下,医疗企业或许还面临常规医疗采购需求受到抑制的风险。总体而言,海外防疫物资订单对企业的业绩影响仍有待观察。
而即使业绩影响并不明确,多家收到海外订单的企业近期的股价也涨势喜人。
上述企业的股价上涨,也受到国内订单增长、市场情绪的影响,收到海外订单并不是唯一原因。
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