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的日本美术馆女子企划社交网络 [复制链接]

1#

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世界上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都选择了用“线上”的方式加以应对。通过网络这一覆盖面广且成本低廉的平台,这些机构既能继续履行自己作为公共教化机构的责任,也可以保持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期疫情过后能吸引到更多参观者,从而实现同样重要的收支平衡。

日本自然也不例外。比如,从4月24日开始,位于东京上野的国立科学博物馆就启动了“VR参观”项目。而其他机构也纷纷跟进,推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线上活动。但在这些颇受好评的举措中,一个同样依靠网络的名为“美术馆女子”的企划却意外“翻车”,上线没几天就在一片骂声中匆匆下架。活动本身对于性别平等意识的缺乏无疑是导致它失败的最大原因,但在批判的声浪中所凸显出的关于艺术鉴赏方式的讨论虽然可能被疫情所放大,却也是网络时代不得不面对的核心矛盾之一。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VR参观的界面截图炎上的“美术馆女子”“炎上”是一个十分生动的日式汉语词汇,多指公众人物或活动在网络等公共平台上收到的恶评。可能比烈火还猛烈的吐槽在今天确实有着左右人事物“社会性生命”的力量。而最近一起“引火上身”的案例就是由日本美术馆联络协议会和《读卖新闻》共同发起的“美术馆女子”企划。

这项于6月12日正式上线的活动内容是让国民偶像组合AKB48旗下的Team8分队去日本各地的美术馆进行参观,旨在帮助在疫情期间无法轻易进行实地探访的读者们通过网络等媒介更多地了解美术馆。活动的第一弹是成员小栗有以对东京都现代美术馆的探访。上线的内容既有小栗在美术馆建筑和馆藏作品前拍摄的照片,也有报社对她本人的长篇采访,正是这些内容在公开后引来了最大的批判。

最大的反对声音来自日本老牌艺术评论杂志《美术手帖》。在活动开始三天后就刊出的一篇文章中,该杂志引用了多位评论家的观点指出了“美术馆女子”企划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首先,企划在有意无意间都把一种无知和肤浅的属性赋予了女性参观者。在刊登的采访中,小栗被摘抄出来的语句都是类似“我对于绘画什么的完全不了解”,“没有知识也能感觉到艺术带来的感动呢”等等。从根本上说,题目中所强调的“女子”这一属性本身就已经存在很大问题。在现代日语里,“XX男子”和“XX女子”都是十分常见的表达。它们的内涵虽然不一定是完全的批评,但却也暗示了某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反常”。比如“普通”的男生中午随便去个食堂或便利店就完事了,但“便当男子”竟然还会自己提前做好饭带来;“正常”的男生应该在两性关系里十分主动,而“草食男子”却不仅被动还优柔寡断;与之相对的,“一般”女生肯定更偏爱流行,可“历史女子”却能对男生喜欢的战国史侃侃而谈。

顺着这一思路,懂得欣赏美术这一属性也被企划负责人想当然地认为一般只有富有艺术修养的男性才拥有,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作为少数群体的“美术馆女子”才有了被“特别企划”的价值。这种刻板印象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刻的艺术界的性别不平等。据《美术手帖》对全日本55座美术馆的调查显示,美术馆研究员中女性人数达到了74%,远超男性。而日本其他机构历年对美术馆访客的调查也几乎都显示了来参观的人数是女性比较多。由此,从绝对数字上来说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来访者女性都是美术馆的“主流”。但在“美术馆女子”企划这样的大众媒体叙事中,她们还是被挤到了边缘的位置,不得不成为特殊的“小众”。

更重要的是,艺术界女性所处的地位和她们占到的人数也完全不对等。该杂志年对包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东京写真美术馆、国立近代美术馆等机构的调查显示,美术馆藏品的作者性别比达到了失衡的地步:男性作家的比例约为78%~88%不等。作为参照,东京几所大型美术专门学校女学生的比率基本都在六成以上。再者,美术馆的研究人员虽然像上文所说也是女性较多,但一旦达到了馆长层级,男性的比率却实现了反转占到了84%。批评家列出这些数据显然并不是想要证明“美术馆男子”才是更正确的企划,而是为了提醒大家在不要再用性别作为并不正确的“卖点”,同时更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