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近日,展览“董桥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地处上海历史建筑武康大楼的洁思园画廊展出,以作家董桥历年著作中撷取六个主题:“世味”、“清芬”、“风骨”、“惜福”、“如梦”、“信命”,用书法抄录了其笔下的文化人物故事。
在多事的庚子之春,几经延宕,由松荫艺术策划的展览“董桥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于5月22日起在上海武康大楼的洁思园画廊展出。与以往不同,这次展览场地从台北移师上海,假座香港老牌画廊“洁思园”上海分号在武康路上的展厅,呈现二十多件书画作品。
武康大楼外
开幕现场
澎湃新闻了解到,策展方从董桥历年著作中撷取六个主题:“世味”、“清芬”、“风骨”、“惜福”、“如梦”、“信命”。每个主题下又挑选出董桥文章中切合的段落,并由作者亲自以墨笔小楷,精心抄录在手工雕版、手工印刷的“旧时月色楼用笺”上,后由画家陈如冬勾画折枝花卉。
董桥书法作品
董桥,祖籍福建,年出生于印尼,父亲和舅舅是商务印书馆的南洋代理商。年,印尼排华,次年17岁的董桥往台湾地区念书,毕业后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年代董桥在香港从事传媒业。
董桥更重要的身份是一名作家,他也是与王世襄有深厚交往的收藏家,其艺术收藏品在他的笔下也多有呈现。
展览现场
董桥书,陈如冬补画,节录《送别金铨》
松荫艺术负责人潘敦告诉澎湃新闻,“这个展览跟一般的书法展览不一样。展品所书写的内容并非诗词摘录,又或是如‘上善若水’等那些被反复摘抄的名句。我们从董桥的书里寻找他文章中的好段落,提取一些段落里的精髓。之后,将这些段落分为了不同的主题予以呈现。在每个主题下寻找了三个人物三个段落,构成展览的主要部分。”
董桥书法作品《世味》
进入展厅,第一个主题是“世味”。“用字典上的意思去解释,就是人世间的一种大家能够互相体会一种感觉,但其实’世味’有很多种解释方式。表达这一主题的作品摘录的文章有董先生写关于钱穆与白先勇的。”潘敦说。
而在“信命”为主题的系列中,展出的作品摘录了董桥书中对这一主题的解释。
董桥书法节录《书香》
该系列的一张作品节录其《书香》一文,讲述的是董桥小时候遇算命先生,算到了他将来会和文字打交道:小时候家里大人带我去一家破庙探望一位江浙老和尚,都说老和尚相术高明,随便批两句吓得倒一众信徒。那天他摸摸我的头说:“十七岁出外漂泊,二十三岁与字与书结缘,一生不渝,旁的枝枝叶叶尽是造化,不必多说!”大人们半信半疑,半喜半忧,溜到嘴边的一句话只好吞下肚子里去:“靠字靠书,这孩子将来愁不愁衣食?”
董桥书法作品《清芬》
梁实秋闲适,看淡人生的温雅,在笔墨纵横阡陌中,领略了鱼雁往还的清芬。在“清芬”主题中,董桥则节录了旧文《梁实秋:老薑辣些》来阐释,“我认识晚年的梁实秋先生,一路踏遍他笔耕的纵横阡陌,最后竟领略了鱼雁往还的清芬,我深切体会到他冼炼的学问和老辣的笔锋。”
董桥书法作品节录《夏志清先生的长衫》
董桥在大学时代就读胡适作品,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