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第一名432分经验 [复制链接]

1#

年考研终于落下帷幕,回首这过往的7个月不由感慨万千。我特别感谢这段时光,它们永远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在这7个月中,我经历过过去我不敢想象的一切:时常蓬头垢面,脸也不洗早饭也没时间吃就跑到教学楼去占位置背书;为了节约洗头洗澡的时间剪掉了留了8年的长发;在寒风中因为背不会书而放声痛哭却在流泪后依旧咬牙继续背……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在此期间我不仅培养了良好的习惯、磨炼了意志,还成功地考上了梦想中的上海大学。

不废话了,上干货!

择校篇

我本科就读于西安工程大学,一个普通的一本大学,学的还是二本专业的广播电视编导。选择考研还是在我经历完在横店剧组的实习后,在工作中你才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知识的匮乏、专业技能的不熟练都让我饱受折磨。

于是在无数个机械重复的日子过去后我醒悟了:我不能就甘于过这样的生活。当时我想到了两条路:要么考研,要不出国。再三衡量下我觉得如果连国内的研究生我都无法考上,那么国外的岂不是更难。所以我决定选择考研。

我真正决定要考上海大学的新闻传播是在去年的5月底,那时候有很多人都已经把专业书籍过了3遍了,我当初还在为考哪个学校而犹豫不决。

从我身边的父母到老师朋友,没有一个支持我考上海大学,很多人都劝我考陕西的学校,比如陕师大呀西北大学之类的。我当初就觉得,你们所有人都觉得我不行,那我就偏偏要考。总之一番折腾最终还是尘埃落定。

新闻与传播专业篇

part1读书篇——大量知识存储,确保答题输出

我从5月底到7月初自己认认真真把学校规定的5本专业书籍过了3遍,其中有一本《全能记者必备》是偏实操一些的,没有太多要考的理论就过了1遍。这3遍中第1遍就像平时看小说一样略读,通晓每一章节的框架和内容;第2遍仔细阅读,边思考边上网查资料,遇到不会的字眼啊理论啊就上网查,然后根据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自己解释。第3遍时就开始画框架图,并去搜索看哪里是盲区一直没有弄懂弄透的。

其实本人因为准备的时间不够充足,所以除了考试规定书籍外并没有阅读太多拓展书籍。但是我建议小伙伴们如果现在就已经开始准备的一定要多读书,大量读书。因为这个阶段就是大量的知识储存、输入,未来答题时你才会有大量的输出。(血一样的教训啊,学姐现在考完了还得大量读书恶补知识)

part2背书篇——切忌死记硬背,理解至上

我正经开始背书应该从8月底开学那会开始,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当时并没有修好,所以只能在主楼的通宵教室自习。而且我大四开学还有很多课程,所以背书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所以别说自己时间不够用,都是挤出来的。

每天早上6点40我会准时在主楼2楼或3楼的天台上占位置背书。为啥说是“占”位置,是因为考研背书的宝宝们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大家为了不互相干扰都离得很远,一个楼层的天台大约也就能有3到4人同时背书。我有几次起晚了甚至都没有位置了。

在每天背新的内容前,我都会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大致温习一遍昨天背过的内容。一开始的时候很难,因为不熟悉经常遗忘。我这人不喜欢死记硬背,也不建议你们这样做,因为这样忘得也会很快的!我习惯大声朗读一遍书上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自己能理解的大白话去说一遍,最后再二者结合着记忆。我建议小伙伴们都大声的朗读并且背诵,这样不但记忆深刻,而且对你们日后复试的帮助也会很大。

我在11月之前分两个时间段背书,第一个就是早起背书,第二个就是下午4、5点的时候背书,在太阳快下山之前背完,因为一般7点会有网课直播要听。到了11月之后时间紧迫,就牺牲了原先午睡的时间,中午吃过饭后找个空旷的教室背。

我至今都还记得寒冷的冬天我戴着棉手套,端着两杯热水,边背书边不停地紧握杯子来取暖。有时实在寒冷难耐还会在后背贴上暖宝宝。但是我依然喜欢那种寒冷的环境,因为寒冷让我的头脑更加清醒。

part3课程篇——啥也不说了,推荐行之记者

报考上大的学子们想都不用想,就算不报任何课程至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