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饮食问题和影响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907/4467032.html3月17日,人民网、河南日报客户端、凤凰网等媒体以《写好群众增收、乡村发展的春天故事》为题,报道了我市源沟村通过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在脱贫致富的发展道路上按下了“快进键”,群众心中“村美民富”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疫情渐消,春暖花开。3月16日,河南省孟州市槐树乡源沟村的一座温室大棚里,村里的脱贫户、承包人于胭脂正带领几名务工的村民冒着棚内30度的高温管理栽种不久的西瓜苗。“今年春节,市里的领导还有乡里、村里干部都来帮助俺们大棚承包户出主意、找销路,原本以为这疫情不结束卖不动的大棚菜,这段时间每天摘的都不够卖。这不,村*支部又给俺请来技术员,俺趁着早春又在草莓地里套种上了一棚早熟西瓜。”于胭脂擦了下额头的汗珠说,不好的“年景”遇到各级*组织的帮忙,一样不耽搁增收致富。
今年春节正逢疫情,村里承包户的大棚蔬菜一时间出现的滞销问题,让大伙犯了愁。源沟村*支部在孟州市、槐树乡两级*委帮助下,迅速建立起村*组织技术指导、代理销售、统筹配货、协助送达的应急服务机制,帮助承包户牵线搭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今年春节至今,于胭脂家承包的西红柿、草莓、青椒3座蔬菜大棚累计销售收入6万余元,不仅自家实现了稳定脱贫,还帮助在大棚打工的5名村民就近务工,实现增收。源沟村曾是当地出了名的“地偏人穷”的省定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在上级*委扶持下,充分发挥*支部引领带动作用,因村制宜,致力抓蔬菜大棚产业、抓招商引资、抓生态旅游,实现了从整村脱贫到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的美丽“蜕变”,探索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和乡村旅游同步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AAA级景区。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受防控疫情影响,原本农历正月开工的产业扶贫项目未能按期复工,但该村积极同施工单位联络,及时将村内防控形势告知对方,督促施工方及时筹备施工物料,按照要求备足口罩等防疫物品,并为复工提供交通、劳务等方面的便利,确保了在建产业扶贫项目在2月下旬有序复工。在该村的乡村大食堂、康养中心、旅游公厕、通往蔬菜大棚的道路等产业扶贫项目施工现场,笔者见到,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加快施工,部分项目即将竣工。“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村两委干部、*员、群众代表一起谋发展、谋振兴的办法,把想做的事谋在前头,把要做的事定在前头,把能做的事干在前头。”村*支部书记汤长*说,下步源沟村还有多个产业扶贫项目要确保早日投用达效,当下必须加快建设,把受疫情影响的工期赶回来。为尽快实现产业项目的预期效益,源沟村建设、招商一体推进,线下、线上齐头并进,利用“大美源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