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重庆万州公交事件,非常轰动,一度成为舆论焦点。接下来,新闻及网络上,不断爆出各种公交事件。
单纯从读者角度去看,我对一些公交事件没有太多感触,今天亲眼目睹一个公交事件,真的是大开眼界。
下午,我和婆婆带着两个孩子出门,掐着点去坐公交,刚到公交站,要做的那班公交车就过来了。
在我们上车前,一位年龄约40岁左右的女士,身边带着一个10多岁的孩子,她大声问司机,这趟车是路么?
司机小声说:“这趟车不是,这是路车”,他说话时声音有些小。
女士没有听清他说的话,以为是司机故意不理他,她扯着嗓子大声说:“我跟你说话,你怎么不回答。”
司机说:“我告诉你了,这趟车不是,我嗓子不舒服,没法大声说话。”
女士一听火更大了,她说:“你跟我说这个干嘛,我就问你这趟车是吗?”
司机清清嗓子说:“不是。”
女士有些生气地说:“车门旁边的标识牌显示的是,怎么会不是。”
司机说:“你不信可以去车前方看看,车前方显示的是这趟车的信息。”
女士一听更生气了,大声喊叫说:“这车明明写的,为啥是,你们这明显做地不对,还让我去车前方确认车辆信息,我去车前方看车信息,车万一启动会有什么后果,你不考虑么?”
司机看女士有些激动,他离开驾驶室走到女士跟前,跟她解释这辆车目前就是路。
女士不满意她的解释,并大声呵斥司机有意伤害她,让她跑车前方去确认车辆信息。
随后,女士跑到车前方,拍摄车辆信息和司机照片,大声并愤怒得对司机说:“我就拍照你了,五分钟你死定了。”
司机故作镇定,丝毫没有被女士的言语激怒。
车上的乘客一时,对女士的表现都觉得不可思议。好在,我们这班车顺利发车。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的公交事件,让我对一些沟通中的障碍,有一些新的认知。
1
带情绪沟通,只会让事件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想起重庆万州公交事件,当时一位乘客坐过站,她要求司机中途停车,司机未同意。乘客一时有情绪,与司机发生争吵,最后酿成悲剧。
如果那个司机,没有被乘客情绪化,两者好好沟通,不至于让悲剧发生。
我是一个比较有情绪的人,记得一次工作中,与车间工人沟通产品优化方案。我想通过多方面收集信息,综合考虑优化方案,便找车间班组长沟通方案。
班组长有些不配合,他觉得优化是技术人员的事情,车间人员没有必要参与,沟通中我们俩发生争执。
我被他的话带出情绪,一时口快对他说,你爱参与不参与,我还不管了呢。
当时说话一时爽,结果更是不堪设想。班组长找到我们主管领导,说我负能量,工作推三阻四。
我被领导单独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地被骂一顿,在领导那里留下爱推卸责任的坏印象。
那段时间,领导对我不信任,部门里有什么重要工作,不会让我参与,职称晋升也受到不小的影响。
每个人有情绪非常正常,怎么有效把控自己的情绪,在沟通中做地不情绪化,这才是我们修炼的课程。
2
不对称的信息,会导致沟通失效
今天经历的事件,乘客气愤的地方是,车门旁边的信息是路,而车实际的信息是路。
乘客想让司机给一个合理解释,司机却说不用看那个信息,正确的信息在车前方,结果激怒这名乘客。
前几天,我跟婆婆因为孩子要不要穿内裤,沟通中发生激烈的争吵。
那天,我给孩子洗新买的加绒裤子,洗的过程中发现裤子掉毛,我跟婆婆讲孩子3岁多了,该穿内裤了。
她有些不高兴的说,穿内裤对这么小的男孩子不好,她问了村里很多人,都没有给这么大的孩子穿内裤。
我一听不高兴了,跟她说裤子掉毛,直接让孩子光腿穿,对孩子身体不好。
她振振有词的说,有什么不好,裤子哪有掉毛,我怎么没有发现。
我提议她可以问问孩子姑姑,她家孩子这个年龄段,有没有穿内裤,结果她更不高兴了,觉得我在找茬。
她生气的说,你的事情你自己做主,干嘛要去问别人。一来二去,我们俩因为这小时,前后吵了十多分钟,并且又扯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最后,我跟老公打电话说明事情,婆婆觉得我有意告他状,我们俩的争吵才算收尾。
这是生活里一件小事,我与婆婆因为裤子掉毛事情,要不要孩子穿内裤,结果俩人却因为不对称的信息,发生激烈争吵。
事情虽小,往往因为一点差异,便会酿成大的沟通事故。
3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与人打交道,必然少不了沟通,沟通过程免不了,因为情绪化和信息不对称,导致无效沟通。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妨在沟通前做一些功课,怎么在沟通不带情绪,做到信息传递正确,这才是值得学习的。
通过今天的事情,我觉得在沟通中,学会暗示自己,我不会情绪化,即使遇到再大问题,都要克制自己。
若沟通存在不对称信息,待对方情绪稳定状态下,及时调整沟通信息,不要把沟通带偏了。
学习无止境,在成长道路上,不妨多点耐心去历练自己,你说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