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日均3万步洗3次澡,一个重庆社区志愿者 [复制链接]

1#
03:44

在两江新区人和街道加新花园小区旁,曾有一处热闹的赶集地,早前也曾是人和纸箱厂所在地。如今,赶集文化和纸箱厂的历史已逐渐淡去,这里已变成停车场。停车场一角,有一间不到20平米的平房,是人和街道临时堆放消杀物品的地方,也是两名社区志愿者的临时工作室——师傅何均华64岁,从事志愿服务12年;徒弟黎国平57岁,参与志愿服务4年。

黎国平是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唯一消杀工作女志愿者,何均华觉得这项工作很辛苦,能扛起来的黎国平绝对了不起。虽然她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她会用实际行动感染你,社区志愿服务贵在坚持,是热爱、友好、互助,更是一种“乐己”“乐人”的生活情怀。

▲穿上粉色雨衣的黎国平和同伴一前一后为街道消杀,像是一道城市风景

农贸市场里,穿粉色雨衣的人

太阳天,早晨7时到岗。雨天,上午8时到岗。社区志愿服务充实黎国平的每天。

每日清晨6时左右起床,黎国平习以为常。其实从家到临时工作室,快步也就10分钟时间,起早是为腾出时间干家务事。除了麻利地洗衣服、扫地、拖地,她还要抓紧熬一锅绿豆稀饭,吃一天。

爱人外出打工,女儿女婿在外买了房,黎国平生活的重心,大部分倾注在社区志愿服务上。

▲每天清晨6点,57岁的志愿者黎国平都会准时起床,外出做社区和市场的消杀

“打药”(指准备消毒水)需小心谨慎,上午3桶,下午3桶。一种用于农贸市场,一种用于社区居民楼。黎国平和何均华的默契早已心照不宣,社区志愿服务对他们来说是荣誉,是责任。

人和街道最大的社区农贸市场,就是人和综合交易市场。早上9时及下午14时,黎国平要去那边完成消杀任务,随身物品是近15公斤重的药箱,她要一直背在背上。

路上,她和何均华通常一前一后走着,像是一道城市风景。他们的行头与周遭相比显然格格不入,黎国平至少里外穿4层,内衣、T恤、志愿者红背心,以及一件粉红色雨衣。尤其夏天,加之农贸市场闷热的环境,每1小时消杀工作下来,口罩会湿一半,汗珠顺沿额头往下流,手套变得粘粘糊糊,全身几乎湿完。

▲忙碌一阵后,黎国平满头大汗

7月12日,星期天,雨天,人和综合交易市场人头攒动,海鲜味、肉味、鱼腥味弥散在整个闷热的空间里,拖车、推车来来往往,通道拥挤,两旁吆喝声不断,黎国平一身笨重地穿梭在人群中,哪里最脏,哪里有沟和死角,她就钻到哪里去。

“黎大姐,麻烦进来一下,帮忙把里面喷一喷。”卖冷冻鸡肉和冻鱿鱼的女老板张秋容向她招手,黎国平转身作了一个OK的手势,很快钻进摊位里面,将摊位下方的死角消杀了一遍。

“防疫消毒很有必要,消费者和摊主都放心,好在有你天天来,每天就盼你来。”张秋容表示感谢,黎国平点点头,摆摆手,表示职责范围内,不必说客气话。

农贸市场项目负责人李伟,跟在黎国平身后,同时他也是市场安全监督员,每每想到上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就黎国平和何均华两人负责消杀,李伟内心总有些过意不去。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他们不顾安危,埋头苦干,为大家带来不少安全感。”李伟说。

农贸市场的签到本上,全是黎国平密密麻麻的签到笔记。尤其今年春节前后,每天4次消杀的劳动强度,黎国平同样硬生生扛过来了。

▲黎国平在农贸市场认真做消杀工作

爬楼高手,热衷于社区陪聊

黎国平的消杀工作没想象中简单。去没有电梯的老居民楼消杀更艰苦,爬楼是项技术活,那也是她的强项。

“必须从底楼爬到顶楼?”

“那肯定的。9层楼,8分钟以内爬完。”

“爬多少栋呢?”

“那就统计不了了。单是邢家桥安置房小区,就有16栋27个单元。”

这段对话,谁听到都会倍感诧异,黎国平脸上却显得很平静,她淡淡地说,前些年,小腿痛得厉害,每晚睡前靠泡陈艾水缓解。现在身体长结实了,很少再痛。

“说来也怪,汗没少出,路没少走,反倒长了十几斤肉。”这让黎国平很纳闷。做社区志愿服务这几年,她没留过长发。

午饭前和午饭后,是黎国平的社区陪聊时间,这是她给自己安排的工作。她就住在邢家桥安置房小区6栋,热心的黎国平也是楼栋长,整栋楼的家庭情况她都了然于胸。

6栋2-1是退伍军人家庭,快7旬年纪的仁和元和老伴朱文碧最近相处得很不愉快,仁和元脚部残疾,靠老伴干家务养家,因为腿脚不便,有时发脾气,老伴有些委屈。儿子是军残,退伍后忙于外出挣钱。儿子儿媳感情不和离婚后,上初中的孙女跟着两老生活。

“一个星期没去上课了。”仁和元告诉黎国平,孙女最近已经很长时间处于厌学状态,不久前,5个任课老师上门家访,但娃娃倔强地不开门。“不开窗,不开灯,躺在床上玩手机,一天吃一顿饭,父母回来敲门劝都没用。”孙女的前程,让仁和元担忧得不知所措。

黎国平听闻,每隔两天就上门来探望,每次来都敲娃娃门,隔着门好声好气哄娃娃,娃娃从没开过门,黎国平很有耐烦心,这次不行,下次再试试。她总是安慰两老,娃娃的未来不能放弃,首先两老要相互理解、不吵架,最重要的是把身体养好,给娃娃一些空间,别刺激和责备叛逆期娃娃的情绪。单亲家庭的难处,只能用耐心和时间来磨平。

▲中午时分,黎国平敲门到居民家中了解情况

住在6栋底楼的任树英,也是社区志愿者,黎国平称呼她“四姐”。两人每天碰面,通常会把陪聊所掌握的信息进行交流。最近,社区老人仁和兴感到身体不适,因长期坐轮椅下楼不便,任树英和黎国医院做检查。路上,推轮椅时不小心,任树英扭了腰,黎国平近来都往“四姐”这送药酒。经检查,老人排尿系统出了问题,加之手抖,入厕成了难题,俩人把这事当自家事,空余时间轮换当起了老人的看护。

听邻里聊起,黎国平爱往邻居喻婆婆家里跑,这位六旬老人独居,精神状态欠佳,听信推销,总是稀里糊涂买一些高价保健药。黎国平担心老人上当被骗,让楼上楼下邻里搭个眼,一旦喻婆婆外出购药,就及时通知她。邻里们都说,黎大姐的这份责任心,真是比老人家的亲女儿还强。

黎国平所在的社区陪聊团目前就5人,成员们都是社区热心大姐,不计任何报酬,也不谈特殊待遇。黎国平等人的敬孝、友爱之心,早已深入居民的心。

▲黎国平在居民家中陪聊

闻着烧烤味,巡摊到深夜

完成一天消杀工作,下午17时30分左右,黎国平通常身穿粉红短袖T恤,出现在人和街道人兴路附近,这时候,她又会碰见老搭档何均华。

粉红色代表年轻,是人和街道志愿巡逻队的统一色彩,跟年龄无关。路人和商铺老板哪里会知道,黎国平这身打扮,已是当日第三套行头。

“中午一次,晚饭前一次,睡前再冲洗一次。”黎国平一天要洗3次澡,她分明是爱美爱干净的,这也侧面说明,她的工作强度真不小。

人和街道人兴路一带号称“人和解放碑”,大商铺卖串串、烤鱼、炸鸡、小龙虾,小摊贩卖烧烤、臭豆腐、卤菜等等,傍晚时分,这里是人和街道人气最旺的地方。

黎国平在这发挥什么作用呢?摆放在商铺外的夜宵桌椅,是否按规定摆放,由她来检查。商铺门前三包,地面油渍和果皮纸屑是否时时清理干净。小摊贩是否办理临时占道经营证,证件是否挂在显眼处供消费者查看。小摊贩不仅要在指定地点摆摊,还要铺上红色防滑脚垫,遮阳伞是否统一为红色等等。黎国平都要巡,要提建议,要管。

▲黎国平在夜市巡逻执勤,规范摊贩摊点

“大家会听你的劝吗?”

“会听的,互相尊重,监督。”

实际上,这种相互信任和尊重关系,是黎国平硬着头皮磨出来的,也是花时间培养出来的。比如,巡摊也分两班倒,早班从下午17时30分至晚22时;晚班从22时至凌晨3时。黎国平和队友们,绝大部分时间需要站着或者走动着,凌晨后,可以稍微在附近综合治安亭坐一坐,即便人坐在里面,眼睛透过玻璃,仍然注视着那条夜市街的动静。

“创业整整15年了,这些年按街道社区的建议,增设了无烟灶和净化器。晚上22时劝客人不划拳,不扰民。”这条街上做烤鱼生意最长久的老板万小敏说,每次看到黎大姐熬夜,内心都有些不忍,明明到了抱孙的年纪,还在熬更守夜,这份心意确实难得。

“有时候收摊关门了,黎大姐还没回家。”万小敏说,社区志愿者如此敬业,谁还忍心不配合呢?

“人和解放碑”围着走一圈,1公里左右。绕着一圈又一圈,黎国平真不嫌累吗?她说,退休前就是干地产巡护工作的,专门巡视有没有违章搭建,走路走惯了,停不下来了。

翻了翻她手机最近5天步行记录,日均3万步。

“累了一天,不打瞌睡吗?”

“不打,精神得很。”

黎国平的精神面貌,真是没话说。即便凌晨3时下班,清早6时起床准备消杀,照样活蹦乱跳。

▲黎国平在夜市巡逻执勤,规范摊贩摊点

社区建设

需要榜样的力量

每日高强度的奔走,黎国平的家人是否支持,黎国平说,这一点不用担心。爱人务工回来,只要家里有饭菜可吃,就任她做喜欢的事。女儿女婿劝过她,但两个年轻人换个角度来看,与其让母亲宅在家看电视或者打麻将,不如就鼓励其参与志愿服务,既活动筋骨,又有益身心。

“没过60岁的人,属于中壮年,趁年轻力壮做点想做的。”黎国平认为,等走不动、抝不动那天到来,那才真该服老了。把社区志愿服务做到70岁,眼下看来没多大问题。

其实如黎国平般为社区保驾护航的,不止她一人。黎国平说,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的做事态度,感染了不少居民,包括她。

“扎根社区十余年,余户家庭、余名居民,谢兰了如指掌。肺癌手术14天就回到岗位,这样的社区干部难能可贵。”谢兰比黎国平小几岁,一起土生土长在人和,眼看着谢兰患重症依旧忘我工作,黎国平说,自己出点汗真的不算什么。

年,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在进行综合整治工程以前,套住房中有套房屋出现不同程度漏水。几乎每家每户生活在“雨中打伞”煮饭和洗漱,已多年困扰着这里的每个家庭。

▲农贸市场的签到本上,全是黎国平密密麻麻的签到笔记

适应总需一个过程,针对该社区综合整治工程,居民们多次在居民会、院坝会上提出疑问:“社区配套设施差、没有停车位、管网长期堵塞、垃圾门前成堆、街边污水横流……这些问题真能治标治本吗?”

面对居民们的种种抵触情绪,以及个别的过激行为,为有效推进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包括黎国平在内的社区志愿者,走家串户收集居民诉求,安抚居民不安情绪,带头签订承诺书支持整治,与社区人员一道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居民建议。自发成立居民巡逻队,全面介入该社区综合整治工程原材料把关,对施工过程、后期恢复等相关工程进行全面监督等等。黎国平所在的社区陪聊团以及社区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着桥梁作用。

▲黎国平爬楼为小区居民做消杀

“建设美好家园,是你我共同的事。”黎国平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乐己”“乐人”,这是她坚持下来的理由。

在黎国平身上,记者感受到了一种公共精神,她同样发挥着榜样的力量。在她看来,坚持不懈加强社区建设,坚持不懈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素质,人人有责,人人应参与。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李琅/文冉文李野图/视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