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台长论坛: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高峰会》在上海举行。视觉中国图
每年的上海电视节,精彩纷呈的论坛活动,都是业内人士获取行业新动向,畅谈行业新未来的好机会。6月11日,《台长论坛: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高峰会》在上海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等嘉宾莅临论坛。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彭健明、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高韵斐、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卜宇、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总编辑姜军等发表演讲,共同探讨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等课题。
论坛上,发言人们首先以积极坦然的态度直面了传统媒体在新时代的转型问题。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高韵斐表示,一直以来主流媒体都是传播领域毋庸置疑的主角和当仁不让的舆论引导者,但如今却面对着互联网给传统广电的生态带来的巨大改变。
“我们常自问,当重要事件发生时,我们还是不是能做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吗?我们可以影响到哪些人、影响多少人?在海量的信息中,他们愿意首先选择我们、信任我们、跟随我们吗?”高韵斐提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谈起了自己进入广电行业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他把传统电视台的工作总结为“写稿子,编带子,播带子”的一整套系统,“现在来看我们这个系统,正在面临着外面更大更新的系统的冲击。所以,如果我们被动的固守我们传统广电的疆域和手段,对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总编辑姜军则表示,传统电视广播的发展在现今遇到很多困难,广告客户、发行量下滑,经营压力增大。但他认为,作为主流媒体,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底线、责任和梦想。“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节目栏目,哪怕贴钱我们也干。”姜军认为,新时代对广播电视媒体带来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坚持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
坚持创新是许多发言人强调的重点。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卜宇表示,对于主题性报道,江苏广电不满足于“黑板报”式的播报完成任务,一直探索怎样通过策划和创新来提高传播有效性,同时鼓励团队创新:“宁愿在创新的过程中犯错,也不能犯不创新的错误。”并且,卜宇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新媒体内容做得好不好,看新媒体团队平均年龄多大。”卜宇表示,江苏卫视的新媒体团队平均年龄26岁,“我们60后、70后内容上把关,形式上让90后、80后去创新。他们是网络原住民,他们知道原住民喜欢什么。”
创新主流宣传的传播方式方面,湖南广电的经验也值得学习。十九大期间,湖南卫视播出的专题纪录片《社会主义“有点潮”》,受到了中央主要领导的表扬。为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全新的创作环境,除了内容创作的创新,湖南广电也强化机制创新,“整编”湖南卫视31个团队,授牌成立了7个工作室。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表示:“这是一次重大机制创新,实现了对过去多年的独立制片人制的迭代。它的逻辑是,独立制片人制要逐渐向产品经理制靠拢,强化制片人的用户思维、运营思维、市场思维和产业链思维。”
上海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则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方向,不断摸索。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加强原创节目模式研发,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方向推进综艺娱乐节目整体转型。东方卫视连续推出了《诗书中华》《喝彩中华》《唱响中华》三档原创传统文化节目,形成了“中华”系列文化节目品牌。年东方卫视全天和黄金时段收视率上升明显,均排名全国第二。东方卫视《喝彩中华》《唱响中华》《上海工匠》等还相继被评为国家广电总局年创新创优节目。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坚持为人民创作
“电视剧的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张宏森的这句话,说到了与会者们的心里。
近两年的国产电视剧生产创作实践,体现出“现实题材的大量涌现和现实主义的强势回归”的明显趋势。现实主义创作方式,是对时代进步的鲜活反映,对人性精神的审美发现。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也需要逐步找到更真实更本质更艺术的书写内容和表达方式。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彭健明认为现实主义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们电视剧应该更好地去表现劳动人民,特别是当代农民,当代工人,深入挖掘人性深刻性,人群代表性和人物独特性。讴歌奋斗人生,塑造新时代经典人物形象,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他提出了对现实主义作品的四点创作要求:大气、厚重、深刻、真实。“大气是大国气度,宏大视野,宽阔情怀,而不是拘泥于小情感,小纠葛;厚重必须跳出市场上一些所谓轻飘剧,悬浮剧,要能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和文化精神推动力量;深刻则是主题深刻,不能空洞说教,必须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和生活,经过艺术的提炼,让观众看了之后有所启发和沉淀;真实则是于事有理,于事有情,我们写一段历史,一定要符合史实,而且有鲜明的立场,写事件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写人物也必须符合其行动内在的情感动机。”
现实题材也一直是上海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