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缅甸发生军事政变、日本执意排放核废水引众怒、巴以冲突再起、伊朗选举告别鲁哈尼时代、非洲多国局势持续动荡、极端恶劣天气让全球多地“水深火热”、立陶宛涉台行径恶劣导致中立外交关系降级、气候变化大会签署历史性公约、德国“铁娘子”默克尔离开政坛……回看即将逝去的年,全世界的人都会感慨万千。
在过去一年,《环球时报》先后三次发起的全球网民联署活动意义重大:7月,要求世卫组织就新冠病毒溯源和实验室安全性问题调查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的联署活动,签名人数超过万;8月要求加拿大释放被美国迫害的中国公民孟晚舟的联署活动收获近万全球网民签名;10月,要求美国军方和美国政府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公布美海军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撞上“一个物体”事件的真相,给国际社会一个应有的交代,短期内有34万人联署……这三大联署活动,更是见证了年全年的中美博弈。《环球时报》年度评选的十大新闻将带读者回顾这不平静的年。
1月6日,特朗普粉丝“匿名者Q萨满”冲进国会大厦,参与暴乱活动。
1
白宫易主内耗加剧
国会陷落疫情升级
1月6日,即将结束任期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部分支持者,在首都华盛顿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活动,反对拜登当选。示威者冲入国会大厦,正在进行认证拜登胜选最后一步的议员们四处躲避。国会山暴乱事件导致5人死亡,多人被捕。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推特”宣布“永久封禁”特朗普。同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票赞成、票反对通过对特朗普的弹劾条款,正式指控他“煽动叛乱”。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遭两次弹劾的总统。让世界感到嘲讽的是,1月20日拜登就职典礼讲话时称“此时此刻民主已获全胜”。拜登政府随后试图出台经济救助计划,以应对日趋恶化的新冠疫情、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然而,两党纷争导致基建法案几度缩水,种族歧视和枪杀案件多发加剧社会撕裂,加上迈阿密塌楼、阿富汗撤军等国内外事件,都让美式民主“人设”崩塌。临近岁末,美国新冠累计死亡病例超过82万,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50万。12月9日,美国召开造势已久的所谓“民主峰会”,但讽刺的是,就在同一天,抗议人群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外抬出写有“美国民主”的棺材。在“美国击败了美国”“美国越来越像解体前的苏联”等国际议论中,德国《商报》预测,年即将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人很可能会失去国会多数席位,而特朗普尝试回归将让美国国内面临进一步的撕裂。
12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
2
乌克兰成俄与北约对峙前线
多次普拜会维持“微妙平衡”
进入2月以来,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恶化,乌政府军和东部亲俄的民间武装互相指责对方破坏此前达成的停火协议,频繁交火导致冲突双方均有伤亡。随着各方在俄乌边境集结军队,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与此同时,北约在乌军事设施和海军基地驻有1万名军人,其中人来自美国。乌克兰再成俄与北约对峙前线。美国国务卿布林肯4月11日警告称,如果俄罗斯继续采取“侵略行动”将会面临严重后果。4月21日,俄总统普京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称,俄希望与所有的国际伙伴保持良好关系,“那些以为俄罗斯示弱的人应知道,俄罗斯的反应将是‘不对称、迅速和严厉的’”。6月16日,美俄领导人峰会在瑞士日内瓦拉格兰奇别墅举行,双方在乌克兰危机、网络攻击、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人权等问题上尖锐交锋。12月7日晚,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视频对话。俄就乌克兰危机等问题划红线,对美国发出警告。12月下旬,1万名结束军事演习的俄罗斯士兵从俄乌边境撤离。但俄领导层一再表示,不能容忍目前靠近本国边境地区的敌对局势,更不能容忍北约继续东扩。12月30日,俄美两国领导人再次举行电话会谈。俄美还定于明年1月10日举行安全事务对话,俄方重申俄不会顾及利益平衡而做出单边让步,但也无意在与西方的关系上重建“铁幕”。
12月22日,为应对供应链危机,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商讨对策。
3
物价上涨影响多国民生
供应链紊乱引全球警觉
从3月开始,受新冠肺炎疫情、美国增发货币等因素影响,多国通胀加剧、“菜篮子”价格上涨。随着部分产粮国收紧粮食出口,全球粮价上涨,土耳其、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CPI创下数十年新高,极大影响各国民众生活水平。年全球航运问题严峻,从年初苏伊士运河堵船到夏季汉堡等国际港口拥堵再到秋季美国洛杉矶、长滩港等港口严重堵塞,物流供应链紊乱加剧全球通胀。10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期进行下调,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陷入供应链危机。10月31日,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的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美国总统拜登不得不组织召开“全球供应链弹性峰会”,以讨论通过合作应对当前供应链危机和其他影响全球经济的问题。年,芯片、物价、物流等困扰全球百姓生活的难题或许仍将继续。
8月17日,塔利班发言人在喀布尔举行首场记者会。
4
美军仓皇撤出阿富汗
塔利班面临双重考验
4月14日,美国拜登政府宣布从阿富汗全面撤军。随着美国盟友和北约国家军队的仓皇撤出,阿富汗局势快速演变。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进占喀布尔,加尼总统辞职出走。8月19日,塔利班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当地时间8月31日零时左右,美军最后一架C-17运输机离开后,塔利班在喀布尔国际机场鸣枪庆祝,宣布接管阿富汗。美军将领承认,美军对阿富汗发起长达20年的战争,是一场“战略性失败”。9月7日,阿富汗塔利班宣布组建临时政府,并公布部分内阁成员。20年来,十多万阿富汗平民在外国军队的行动中伤亡,很多人背井离乡。美军撤出后,新一轮阿富汗难民潮引起欧洲多国担心。美国在阿富汗“选择性反恐”,没有减少阿境内恐怖组织数量,却为阿安全局势埋下隐患。塔利班接管政权后,阿境内的“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组织宣布对多起恐怖袭击负责。国际舆论认为,美国在阿富汗强行移植西方民主政治模式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因西方国家冻结阿金融资产并中断援助,导致阿富汗经济陷入衰退,人道主义危机严重,这对重新执政的塔利班政权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11月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出舱画面。
5
“天宫”开建“祝融”探火
中国航天成就引世界瞩目
4月29日,中国航天再度迎来历史性时刻——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随着天舟二号、三号货运飞船陆续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两拨“太空出差三人组”陆续在空间站中长时间驻留,并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和太空探索。11月7日,王亚平完成中国女航天员的首次太空出舱活动。年,中国航天员还将首次在太空中过春节。而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并非一日之功,未来的运行、维护等也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中国航天今年捷报频传,发射次数55次,位居世界第一。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部火星车“祝融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着陆,这让中国成为第二个在火星成功软着陆的国家。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6
中共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方案世界共享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关于“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及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表态,在现场引发雷鸣般的掌声。在党成立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11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会还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年,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30周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中国领导人以多种形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联大一般性辩论、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等多项重要国际会议,就全球治理、经济复苏、合作抗疫等重要议题提出中国方案。
8月5日,中国乒乓球女队获得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金牌。
7
东京奥运会“空场”举办
北京冬奥会令世界期待
延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7月23日至8月8日正式举办。受疫情影响,无观众空场比赛成为百年奥运史上首次,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也首次更新,加入“更团结”。赛事结束后,日本《朝日新闻》民调数据显示,只有32%的受访者认为,日本政府成功举办了一届“安全和安心”的奥运会,54%的受访者认为“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8金32银18铜在金牌和奖牌榜上均位列第二,追平年伦敦奥运会上取得的境外参赛最好成绩。在随后的比赛中,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得96金60银51铜总计枚奖牌,这是中国代表团连续五届残奥会金牌、奖牌双第一。此外,中国运动员参赛期间未出现新冠病毒感染或被组委会确定为密接的情况。随着“东京时间”结束,“北京时间”开启。北京冬奥场馆的筹备工作和冬奥相关活动正在有序推进,国际上越来越多声音对年北京冬奥会表示支持,各代表团的冰雪高手也对大赛充满期待并积极备战。中国致力于为国际奥林匹克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将向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国际政要已确认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方对更多注册出席北京冬奥会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王室成员表示欢迎。
12月20日,香港选举事务处公布第七届立法会选举结果。
8
拜登政府肆意干涉中国内政
大陆军机绕台显示坚定决心
年,美国拜登政府对华关系引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