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主要的输气管道
最近几天,国际新闻中最大的热点莫过于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被蓄意破坏的新闻,尤其是在俄乌战争导致欧洲冬季能源供应本就捉襟见肘的大背景下,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这次重大事故,使俄罗斯、欧洲、美国之间的局势更加复杂,现在越来越多证据都在倾向于支持这是一次蓄意破坏行为,而非设备运行故障。但至于是谁策划并实施了此次破坏行动,各方都在或明或暗的进行推测甚至断言。
作为一个主要面向人文历史的自媒体账号,我们的兴趣在于梳理“北溪管道”的建设历史以及管道施工的相关资料,以便使读者在了解这些基础信息后,在新闻的后续发展时,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一、欧洲与俄罗斯的天然气交易历史
首先要明确的是,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天然气交易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年,俄罗斯与德国开始天然气交易。早在北溪天然气管道之前,实际上就已经有两条连接欧洲与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途径白俄罗斯,终点位于波兰和德国)以及更早的“兄弟”天然气管线(前苏联时建设,途径乌克兰)。
这两条管道与北溪管道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是陆地管道,且途径的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并不稳定,这也就导致俄罗斯与欧洲的天然气交易,极容易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产生剧烈波动,尤其是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波兰的关系逐渐紧张,这就造成俄罗斯的主要能贸易线路不仅非常容易受地区政治角力的影响,而且这也成为途经国家用以挟制俄罗斯的手段,俄罗斯自然会想尽办法将输气路线这一“授人以柄”的把柄拿回来,并攥在自己手里。
可实际上,在北溪线路之前,俄罗斯可以应对的手段并不多。也正因此,北溪天然气管道对于俄罗斯掌握与欧洲天然气交易的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北溪管道”往往会成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关键热词。
实际上,除了北溪管道之外,俄罗斯还有一条经黑海连接土耳其和欧洲的天然气管道,被称之为“土耳其溪”,只是相对于“北溪”而言,重要性和知名度均较低。
二、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历史
北溪管道路线示意图
北溪天然气管道(德语NordStream)包含1号、2号两条平行管道,从俄罗斯维堡开始,穿越波罗的海一直到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其中1号管道大概是于年由俄罗斯与德国发起动议,期间经过5年的谈判(大部分时间是与丹麦、芬兰、瑞典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谈判),在年1月动工,真正的施工时间只用了不到一年(约10个月),年开始正式向欧洲输送天然气。
在北溪1号开通不久,鉴于其绝佳的经济效益,北溪2号立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不过相对于1号管道的顺利,北溪2号线可谓是命途多舛。
反对北溪2号最激烈的一方是乌克兰。一方面一旦北溪2号开通,加之已经开通的北溪1号,途径乌克兰的“兄弟天然气管道”的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一方面依赖“兄弟天然气管道”乌克兰不仅能享受廉价的天然气而且能每年收获价值不菲的过境费,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可以凭借这条管线,在必要的时候或多或少可以“拿捏”一下俄罗斯,北溪2号一旦建成,乌克兰所有这些有利条件都将丧失殆尽。其反应必然激烈。
反对北溪2号的另一方就是英法等国。这些国家首先天然气已经足够日常所用,新建2号线对他们并无增益。而他们担心北溪2号建成会加深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使欧洲的团结受到破坏,而且他们也担心乌克兰兄弟管线地位的下降,会加剧乌东分裂势力的活动。
最后反对北溪2号的自然是美国,他的担心与英法基本一致,担心俄罗斯会通过能源捆绑住欧洲,让美国失去在欧洲的盟友支持力度,而且美国的担心还在于欧洲能源市场的蛋糕,他也一直想要分一块,更加不愿意被俄罗斯整块切走。
也正是如此,北溪2号几乎成了全世界能源输送管道里最知名的一条线路,经常被各个国家抵制、抗议、制裁等等,成为国际版头条的常客。
由此,虽然北溪2号早在年就已经开始动工建设,直到年底才得以坎坎坷坷进入试运营,现在又遭遇了人为的故意破坏,预计修复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有预测认为,鉴于海底管道的建设方式,修复成本可能会高于新建成本)。
三、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工程资料信息
要了解这次蓄意破坏行动的破坏力,我们首先需要对北溪管道的基础工程资料有所了解。汇总相关媒体的报道并交叉验证后,我们一般可以确认,北溪2号的天然气管道是铺设在波罗的海水深米左右的海床上,管道的钢管是采用特殊钢材制成,钢材厚度约40毫米,此外还在钢管外层包裹着约毫米的特制混凝土,仅每一节的重量就高达24~25吨左右(含混凝土层),而管道的铺设同样充满难度,是首先在操作船上焊接并浇筑混凝土后,将管线整体下沉铺设到海床上。
北溪管道的铺设过程
俄罗斯与德国的专家也都表示,这样强度的海底管道除非是人为破坏,自然损坏几乎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毁坏地步。
四、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破坏现状以及如何能做到
对于此次破坏所形成的冲击力,丹麦首先获得了第一手数据。管道在大规模漏气之外,除了导致海面形成直径超过一公里的海面沸腾水域外,瑞典、丹麦的科学家还检测到海底传来的震感,强烈“水爆”震级已经达到地震的里氏2.3级。
航拍北溪管道泄漏现场
如果要明确2.3级地震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参照年滨海新区的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当时的第一次爆炸,造成的震级就是2.3级,其爆炸当量是3吨TNT。由此可见,此次海底破坏所需要的破坏力度之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多国的科学家已经确认,此次的海底2.3级爆炸波,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是海底地震的形式,而与海底爆炸的爆炸波一致。
而根据一些军事专家的预测,要想复制这样的海底爆炸,需要用至少3吨以上TNT炸药(或者对应的炸弹)才能做到,并且还要熟练掌握水下爆破作业,这些对于正规军队而言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且要完美躲避各国军警海关的监管,以及卫星的监测,毫无痕迹地做到这一切,必然需要有强大的情报支撑体系。
所以,这样的行动组织及协调能力,绝非一般军事组织可以做到,更别提其他的非专业化军事组织,更毫无可能。
而对于此次破坏的修复,很多专家预计至少需要数月甚至超过一年时间,而且修复成本极为高昂,甚至修复成本会远超同样数量管道的新建成本。
以上,便是我们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对于北溪天然气管道历史和现状的梳理与总结,不作具有倾向性的断言,只是简单罗列事实,供读者参考,以自行作出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