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施雯通讯员卢阳
“我们团队刚创业的时候,工厂就在红丰路上,所以我今天听到‘红丰创新带’这个词,感觉特别亲切。”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企业成功上市……这样的人生巅峰,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一生难以企及。
然而这一切,当年一无所有从美国返回家乡浙江创业,受当地政府扶持而壮大的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做到了。
右:丁列明博士
上一次,小时新闻记者见到丁列明博士,还是几年前,他和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区政府授予人才科技突出贡献奖万元的特别奖励。
今天(5月25日)下午,中国(杭州)·“红丰创新带”创新产业社区启动暨年临平区工程师出征号、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临里汇”启用仪式在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举行,丁列明再次上台受奖发表感言。
临平是全省最年轻的区,也是杭州的智造强区。未来五年,临平提出打造要长三角开放高地、数智化变革高地、全景式幸福高地,建成“数智临平·品质城区”。
丁列明创业所在的临平,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大运河科创城三大产业平台,其中临平经开区是全省首批区域新智造试点、全省双创示范基地。
目前,临平区已引进了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浙大高端装备研究院、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创新载体,培育了老板电器、贝达药业、春风动力等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拥有上市公司21家、省级“未来工厂”4家(“未来工厂”数全省领先),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0万、其中工程师达1.1万人。
刚刚我们提到的“红丰创新带”,正位于开发区东南部,它的核心启动区以红丰路为主轴,区域范围南起星光街、北至临平大道,西及东湖路,东达新丝路,面积2.63平方公里。
临平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红丰创新带”项目是一个筑巢引凤聚人才的创新产业社区。
目前,红丰创新带已建成创新空间10个,面积41.5万平方米;三年内创新空间将达到70万平方米。区块内现有小学和幼儿园各2所,公交线路4条,规划有地铁站点2个,区域内及周边有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浙大高端装备研究院、浙大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等五大创新赋能平台。
红丰创新带”的主导产业围绕生物医药与智能制造,同时以数字经济引领赋能,选择基础优、未来强的潜力细分赛道,重点深入布局智能诊断、智能治疗装备、智能康复、互联网+健康服务、智能传感、智能装备、数字文创等细分领域,以及研发生产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一系列生产性服务业。
根据“红丰创新带”的战略定位,开发区目前已进行了空间规划与产业规划的编制,红丰路道路提升改造与配套提升将于今年开工,企业提升改造工作正在有序建设中。
同时,开发区将在今年投运杭州数字港、天奇产业园、理想科技园三个园区共计25万平方米,作为“红丰创新带”先期启动区块,招引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临平)及其它重大项目,筹备“红丰创新带”校企资源对接服务中心,并梳理了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拟出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活动举办、空间配套、人才公寓保障等补助政策,谋划红丰至下沙公交专线。
数据显示,年,临平全区实现生产总值.09亿元,增长10.6%,增速位居全市第三;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7.9%、35.7%,市级综合考评位列第三。(今年一季度,全区实现GDP增长3.5%,财政两个收入分别增长9%、3.1%。)
今天的活动现场,临平区还发布了十大优秀人才工作案例和线上人才服务平台“临云”系统,对临平区“金钻工程师”、优秀科研院所、优秀引才单位、十佳新生代企业家进行表彰,为人才服务专员先锋队授旗;宣布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临里汇”启用。同时,“红丰创新带”创新产业社区启动仪式举行;临平区政府与高校、企业等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签约活动。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共同富裕的底气所在,是临平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
立足自身制造业优势集群,临平区统筹资源、靶向发力,全力打响“临聚里”未来智造工程师品牌,全面深化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省级试点,目前已集聚1.1万余名高水平工程师,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0万,正成为卓越工程师快速集聚、未来智造产业高速发展的新高地。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