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的遭遇,余秋雨淡淡地用一句“马行千里,不洗尘沙”,轻巧地翻了篇。
在一次采访中,他表示,历史上好多文化人过得不好,就是遭到了造谣式的攻击。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这话虽然俚俗了些,但道理却实在是这个道理。再加上“文人相轻”,从年开始,余秋雨的日子可真算不上好过。
12年间,多篇“黑稿”铺天盖地地覆盖了各大报纸、刊物的版面,白纸黑字似乎要从纸面上跳出来似的,对着余秋雨张开了噬人的巨口。
而这一切,都还要“归罪”于年,那一场“心血来潮”。
23次请求辞职,他是最“野”的“驴友”
年的余秋雨,还是全国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兼任”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
当时他在上海戏剧学院当院长,主持工作仅仅一年,就受到了文化部门的表彰,可谓仕途顺畅,春风得意。但是,始终有一股莫名的冲动,在他心头萦绕着。
“你比你更精彩。”
多年之后,余秋雨以这句曾经说给学生的话为标题,写下了一篇文章。
或许,我们也可以把它当做是对于曾经那场壮举所下的一个注脚。
“第一个‘你’,是真正的你;第二个‘你’,是今天的你。或者说,第一个‘你’,是失去的你;第二个‘你’,是捡得的你。简单说来,人虽活着,却是毁了。看上去活得像模像样、有名有目、有腔有调,却成了街市间无聊的一员。何谓无聊?事事趋同,事事比照,事事躲闪,事事苦恼。可悲的是,伟大基因的被偷盗,基本上属于‘监守自盗’。偷盗者,主要是自己。”
血脉中的文化印记不断地召唤着他,坐在办公室里“像模像样”的余秋雨,就在那一刻萌生了一个离经叛道的念头。
前后两年间,他陆续提交了23次辞呈。
当然,前面22次都被驳回了,这么一个青年才俊,谁愿意放他走呢?领导也爱惜人才呀。
最后,余秋雨不得已,搬出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才终于如愿以偿,获准辞去一切行*职务。
于是,上海戏剧学院少了一个年轻有为的院长,中国文坛多了一位散文巨匠。
他背着包,孤身一人走向了西北高原。
他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古人曾踏足的。他见到的每一处风景,都是古人曾赏玩的。“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广袤天地之间的一沙一石,一山一水,又何尝不是古人曾登临过的旧地?
在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双重熏陶之下,余秋雨写下了《文化苦旅》。
美名与中伤,常常接踵而至
《文化苦旅》一经出版,就在全世界的华人区产生了激烈的反响。
在台湾地区,一年之内,《文化苦旅》重印了11次。在街头巷尾的咖啡馆,最时髦的文艺青年们喝着咖啡,听着巴赫,谈着余秋雨,这几乎成为了一种时尚。
年,余秋雨主持了一场对人类各大文明的历史性考察活动,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被日本《朝日新闻》选为“跨世纪十大国际人物”。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媒体人”出于名利,对余秋雨进行的种种诽谤和攻击。
一开始,只是由传言引发的对其人品的质疑,到后来,竟然演变成一场没有任何证据支撑的,轰轰烈烈的文字暴力。
据不完全统计,前后12年间,见诸报端的诽谤性文字竟然达到篇之多。
如今在网络上搜索,仍然能看到当初的“遗迹”。年,央广网专门做了一期专题,为:“余秋雨:我的钱妨碍了谁?”
在种种之间,余秋雨始终展现出了一种云淡风轻式的从容。
他只说了一句:“马行千里,不洗尘沙。”
直到12年后,尘埃散去,余秋雨才撰写了一篇文章,讲明了当年的前因后果。
孰是孰非,历史会给出答案
百年之后,一切名誉之争,最终都会落在作品上。
北宋时,苏轼曾遭沈括诬蔑,因而遭遇“乌台诗案”,被贬*州,险些性命不保。但千百年后,他的词反而因这不顺的仕途,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而同样的,沈括的才华也没有因为人所不齿的行为而被掩盖,谁也无法否定《梦溪笔谈》在中国历史上的成就。
文人之间的争斗,最终还是要靠作品来说话。如今余秋雨依然名满天下,当初攻击他的人,又在哪里呢?
这便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了。
时至今日,每当我们读起《文化苦旅》,心中还是忍不住泛起一阵阵涟漪。既是为我们祖国五千年来壮美的历史文化,也是为这些散文行文之巧妙,风格之俊逸,每读一行,都是对文字之美的极大享受。
散文,大概是文学送给我们普通人最美好的礼物。
以下摘录自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今天,我们面对着避暑山庄的清澈湖水,却不能不想起王国维先生的面容和身影。我轻轻地叹息一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
当历史上的文化景观与现代的历史遗迹重叠到一处,于是我们也就看见了,那些来自久远时光中的背影。
一代武侠大师金庸先生曾说:“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著名学者余光中先生评价:“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同为著名文学家的贾平凹更是直言:“余秋雨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读《文化苦旅》。
读这一本书,就是同时陶醉于山水和文化之间,风景的秀逸与历史文化的厚重结合在一处,又额外附赠了灵巧的文字之美。
这本书是成年人绝佳的“心灵疗养剂”,也是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历史与文化的绝佳启蒙读物,或者再功利一点,是中学生作文拿高分的“独门秘笈”。
在此,诚挚地向读者们推荐这本《文化苦旅》。无论何时翻开它来读,要相信,这本书永远不会让你失望。
它的美,是凝固在时光当中,最珍贵的宝物。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横条购买:
文化苦旅余秋雨著30周年纪念作者定稿版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26购买